蔡长安:“易痴”的别样生活

《东南早报》2007-01-12

一个经商的人,扬名的却不是他的企业,而是另类的生活态度与方式,蔡长安除了拥有一家美容连锁机构,还有着令人侧目的爱好,研究《易经》和收藏历史照片、书信……晋江东石镇,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他。

  

  蔡长安的手机铃声是一段“自制”的音乐,然后是一段女声,播报他所经营的美容美发店的形象推介。这第一印象,如何也不能与一个“民间易学专家”联系起来。而他的办公室,设在旗下一间美容院的阁楼里。小小的屋子,中间墙上有裱字一幅,曰“一易居”,是作家许谋清的字迹。房间里除了办公桌,还有一套青花瓷的桌椅,两边的书架上有各种书籍和许多看似古董的摆件,这个房间倒透露出主人身上有一派文艺者的味道。

  蔡长安说,自己有个绰号,叫做“易痴”。“这个绰号是我自己起的,不过我的朋友都认为这一点也不为过。”蔡长安说,自己对《易经》的痴迷程度一度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他认定人也是有“易缘”的,自己研究《易经》之后,脑子里经常会忽然冒出一段经文来,而有些人学得很苦,却很难记得住全部的词条。但真正要说起自己和《易经》的缘分,说来话长。

  少年迷书的萌芽

  提起童年,在蔡长安的记忆里,那几乎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因为家里很穷,8岁的时候蔡长安便辍学了,跟着父亲拉板车。“那时候穷到什么程度,你真是难以想象。村里的人甚至都不跟我们家的人来往,因为太穷了,没有人想跟这样的人家交朋友。”尽管家里很穷,蔡长安并没有放弃一切可能学习的机会,经常想方设法地弄些书来读。“我小时候经历了‘文革’时期,那时候的书籍非常有限,而且内容在现在看来是那么贫乏,但是我对那个年代还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蔡长安还有一个收藏“文革”时期物件的爱好,特别是“文革”时期的照片,目前收藏了有好几百张之多。

  贫穷,是蔡长安童年时代的阴影,但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他说,贫穷不是我们的命,人的生活是要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因此少时的蔡长安并不认命。16岁那年,蔡长安开始跟村里的理发匠学手艺。几年后,就凭着自己的手艺开起了第一间美发店。1991年,家境已经好转的蔡长安结婚了。

  与《易经》正式结缘

  然而,正当蔡长安手头宽裕了,想要好好孝敬父母的时候,父亲却因长期积劳成疾,患上了肝病。为了能将父亲的病治好,蔡长安带着父亲辗转了无数医院,看了很多医生,试了很多药,都没能把老父亲的生命挽留下来。1993年,父亲去世了。

  蔡长安回忆说,父亲病危前的那一年,一直在看一本《姓名与人生》的书。他当时常常对父亲说:“这书上写的您也别尽信。小时候您不是教育我们说,人生是靠自己努力打拼出来的吗?现在您就是该好好养病,心态好好的,病自然也好得快。”父亲说,也就是看看而已。然而,就在蔡长安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偶然间却发现了父亲的一本记事本,从那上面的记录看来,父亲其实研究命理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在生活中他一直教导孩子们不能“认命”,要自己去闯,但是他却通过研究推测出了导致自己生命终结的因素,是肝脏疾病。于是,这个记事本成了蔡长安研究《易经》的动力,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93年到1997年这5年,是蔡长安潜心研究易经的5年,这几年里买下的各类相关书籍就有四五百册,更不用说各类讲座,只要打听得到,去得到,他尽量一个也不落下。起初,蔡长安的研究方向是卦相、风水,后来才转移到易学上来。“后来我发觉,那些风水、卦相等等应该说都是易学的分支,真正涵盖所有的精华所在还是《易经》。”

  学以致用是目标

  “学以致用”是蔡长安研究《易经》的主要目的。家宅物品的安置、企业管理的方法等等,他总是将学到的东西首先实践于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本身是我的爱好,所以我把方法论的应用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抱着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态度。所以但凡有人来问我说,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才好,我总是对他们说,我并不是专业人士,我的看法只能是一种建议,而非解决问题的方法。”

  蔡长安的“易术”真的在周围的一些事情上起作用了以后,很多人认为他有“神机妙算”的本事。就拿去年闽南私营企业普遍出现缺工的现象来说,蔡长安有一个朋友,是个服装厂的老板,早在年前的时候就开始担忧开春时候的用工问题,蔡长安根据他的情况给他作了分析,并且教了他一些改善“运势”的方法,后来朋友的厂子果然没有出现缺工的现象。“其实并不是我真的有那本事,只是我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事物的本源,掌握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万事万物都可以用太极图来解析。《易经》是一种玄学,其中有很多变数,我们要掌握的是如何去应变。而那些文化其实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被西方人拿去用了,改头换面一下就成了他们的理论,而作为这种文化本来的传承者,我们却鲜有将其发扬光大的人。”

  蔡长安始终强调自己对于《易经》的了解还不够深,他所说的所做的,只是他自己这许多年来领悟到的一点东西。“我研究《易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用之于实际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在传承这种文化。其实我们生活中随处充满着《易经》中所包含的哲理,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于那种思维,没有觉得我们是在运用它。”

  道德心始终不弃

  早在2000年的时候,蔡长安就凭一篇关于《易经》研究的学术论文获得了国际奖项,但关于“易术”的研究并没有因此而停滞。现在除了手机,蔡长安随身携带的东西就是一部商务通掌上电脑,那里面存着一千多条与《易经》有关的词条,另外,还分门别类地记录着应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现在有事业要经营,好好坐下来研究学问的时间太少了,只能这样随时随地遇上问题拿出来分析,也算是把这个东西用‘活’起来吧。”

  “但是,学习易术的人,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道德心。”蔡长安很认真地说,“有道德心的人学习《易经》中的理论,才能造福于人,否则的话,用其中的东西去害人,后果就非常糟。”

  蔡长安说,自己不希望去替人出主意解决具体问题。“比如有很多生意人来找我,想请我算算他们的单子该不该接,货要不要出之类的问题,很多我都会尽量推辞掉,因为这样恐怕会一发不可收拾。就像你去问神,要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是得不到结果的,你只能了解一个大概方向,剩下的还需要靠自己去努力。”

□早报记者颜瑛瑛

返回首页 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