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祯来大师拜谒太华陈七庙

2011年春节正月初三,巫祯来大师赴三明市大田县太华镇高星,途经华溪村,拜谒陈七公庙(左为巫祯来大师,右为巫盛美大师。背景为清代古建筑“陈七公庙”)。

大田县的道教系正一道(即天师道)江西龙虎山派下的吴济川派和陈四姑派。陈四姑派由福州传入闽北,宋代前由闽北传入大田。北宋咸平年间(988~1003年),苏州开源道人陈七云游到三十七都太华修真坐化。陈七也是当地陈家开基始祖。

迎龙闹元宵是我国各地的一大民俗习惯,迎的龙也是各有千秋,有纸龙、板凳龙、布龙等等,但在华溪村,有一个别具特色的迎龙,村民们用当年丰收后的稻草扎成龙。据说稻草龙始于宋朝年间,从陈家上祖陈七公移居到华溪村以来,便有了迎稻草龙的记载。村里也只有迎过稻草龙,从来没有迎过其它的龙。华溪村的稻草龙是用稻草编织串接起来的,稻草龙最长100多节,短的二三十节,每五米为一节或挂灯笼或插香头。龙的主体是根大稻草,村里人人都会编。插香火的叫香线龙,挂灯笼的叫灯龙,龙头龙尾和龙珠由香火组成。龙头上插上两根竹子,挂上两盏灯笼,叫龙眼;龙须用竹篾绑住一个地瓜,地瓜上插上三柱香;引路用的龙珠,也是用个大大的地瓜,上面插满了香。稻草龙是正月初一时几名老人在祖祠一起编织起来的,三盏灯笼意含着三星高照、人丁兴旺的意思,龙头龙尾一般是大人扛的,提龙绳的大都是小孩子,当地村民说先祖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寄寓小孩子们平安长大成才,以前都是男孩,解放后,男女平等,女孩也都参加舞龙活动。

舞稻草龙一般都在初九(村里都将正月初九定为天公的生日)、十五(元宵节)晚上8点多后开始,三声炮响后,稻草龙便在锣鼓队开路下,绕着村头村尾游走,星星点点煞是好看,舞狮队在龙两旁伴着舞,华溪村的男女老少跟着稻草龙一路欢歌、跳跃,绕遍了全村。稻草龙一般只是在村道上游走,但只要村里的村民家里办了建房、婚嫁、添丁之类的喜事,家里的主人先会在稻草龙出发点摆上糖、鸡等贡品;龙出发后,主人便会在龙经过的道路口等着稻草龙的到来,将龙迎进自己的房子,龙头先会在他家的厅堂拜三拜,然后主人端上红酒犒劳抬龙头龙尾的人,这酒村里都叫“龙酒”,喝了龙酒的稻草龙还会绕房子一周,意为守住平安吉祥,整个活动则名为“拜平安”。在迎稻草龙过程中,最忌讳稻草绳拉断,每次出龙前,大人总是不忘提醒撑龙身的小孩要小心,哪个小孩拉断了龙身,回家可能就会受责备了。

返回首页 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