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祯来大师考察广东龙川县下塔巫氏大宗祠

(2012年4月12日)

广东省龙川县巫姓人口有5万多人。巫姓居民多为巫禧公后裔。禧公后裔六世祖世杰,由兴宁迁居龙川田心下塔开基,其后裔迁居田心镇名阳、塔丰、赤光镇再头、瑶坑、新阳、细坳镇小三、龙母镇大庙下坝、下标、龙邦坳下,赤塘走马江、永光巫屋,黎咀珠头石、小地、大地、老隆镇石角头,附城镇涧洞,通其镇葛藤前星、紫市镇新南六水洞。以上均系六世祖世杰公、八世祖万福、万缘公的后裔。岩镇平越、联城的巫姓为三世祖后裔,从新田迁入珍背及佗城镇塔西东瑶厚堂街均为巫姓.为八世祖巫纪公后裔;龙母镇的龙邦老屋子、朝贵坑为十六世观顺公、由五华园竹下 迁入。新田镇小良巫姓由兴宁罗岗巫禧公后裔迁入。车田镇乾头、青山、洋畲巫姓是禧公后裔十三世汴公由兴宁罗岗黄沙溪迁入。还有上坪镇的小灰,郑马丰石,麻布岗的红东,红星,紫市镇北,老隆镇隆东、新北等地的巫姓、是从哪世祖从何迁入,已无可查考。据初步统计巫姓居住全县十五个镇,约三十二个管理区.

巫祯来大师在龙川县田心镇下塔村“巫氏大宗祠”前留影

下塔“巫氏大宗祠”门头

下塔“巫氏大宗祠”附属建筑“会通学校”

下塔“巫氏大宗祠”前的山水形势(明堂)

明代状元黄士俊与“巫氏大宗祠”的故事

黄士俊(1577-1661年)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广东省顺德县甘竹右滩人。公元1607年,黄士俊由龙川县田心镇下塔村(现叫塔峰村)的巫龙收养并供其读书。黄士俊自幼聪颖过人,六岁能文,七岁赋诗作对,能写一手十分漂亮的毛笔字;且能刻苦学习,奋发进取。明万历丁未年黄士俊刚好31岁,当年3月15日殿试时,黄士俊以其高深的立论,精美的楷书,殿试第一,一举夺魁,成为明朝第七十七位状元,任修撰。

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晋礼部尚书。宗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正二品);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正一品),文渊阁大学士,少传兼太子太传。

黄士俊高中状元之后,龙川县田心镇下塔村在建的巫氏宗祠刚好建成竣工。黄士俊为答谢巫龙的收养和供其读书之恩,向宗祯皇帝告假,专程从京城赶回龙川县下塔村为巫氏大宗祠落成剪彩;特意为巫氏宗祠大门题书一楹联:“平阳祀肇千秋庆,仙塔芳流百代昌”和“巫氏大宗祠”横匾。

上述楹联和横匾的文字,刻在巫氏大宗祠的大理石门框中,显得十分文秀、精美。楹联、横匾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极具宝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在龙川县内的各姓氏宗祠中能书“大宗祠”的只黄姓和巫姓两家。

黄士俊为官期间,只要回广东顺德家乡省亲,必定到龙川县下塔村看望巫龙养父及下塔村民。他对下塔村和下塔村巫姓村民有着十分深厚亲密的感情。有一回黄士俊还亲笔写一首十赞下塔村的诗赠给巫龙。

诗曰:“一座宝塔在中央,二条河水透长江,三支文峰塞水口,四面山岗一样壮,五谷丰登皆是宝,六畜成群满山岗,七品郎官代代有,八块金匾挂祠堂,九顶官帽父与子,十事皆全是你乡”。该十赞下塔诗现仍在下塔村广泛流传。

返回首页 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