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巫氏迁入及宗祠简介

(巫氏网http://www.woosee.com

 

      一、巫氏来源

      谱载,族受氏,始自人皇时代,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春秋元命苞循蜚纪云:人皇时有巫常氏,是为族所自始也。黄帝时有相巫彭,作济世。据史载:岐伯作《内经》、《雷公泡制》、巫彭佐方,人们得于乐享天年。黄帝礼聘为大臣。后有黄帝之玄孙,帝之子巫乾,采郡于青州山西平阳(今山西省夏县)立郡,封。巫乾,巫乾为巫氏始祖。巫氏平阳堂由此得名。

 

      二、迁徙史略

      巫氏至商朝,有巫咸、巫贤父子继任宰相。巫咸,以作著称,帝封为良相,还精研天文,所列星宿十九座,是天文学之鼻祖。现四川省巫山县、巫溪县及巫峡等地,时为巫咸封地。巫咸、巫贤两相后迁江苏省常熟县开发。北宋徽宗时,两人事迹载入史册,加封为扶业王,载之祀典。至清朝,又敕封双相巫公祠于常熟,春秋祭享。

 

      东晋末年,五胡乱华。巫暹从山西平阳郡夏县避乱山东兖州,转徙入闽之剑津(今福建省南平市),成为巫氏南迁之宗。大业年间(605617年),巫昭郎率子巫罗俊迁至福建黄连洞(今宁化县),开疆拓土。唐武德元年(618)年,唐大宗统一中国,天下初定。巫罗俊到皇帝行营上疏朝廷。称黄连(即今宁化清流等地)土地辽阔,人口渐繁,可以授田定税,纳入版图。朝廷嘉纳,升黄连为镇,授巫罗俊为黄连镇将,封镇国武候,赐尚方宝剑,袭世禄,诏颁“忠孝堂”竖于巫候府第。因此,巫氏又以“忠孝堂”为堂号。巫罗俊成为闽西北的开疆先祖。

 

      巫罗俊生子巫明甫。巫明甫生子巫万宗。巫万宗生五子:巫仁、巫义、巫礼、巫智、巫信,为巫氏宗族五大宗派。后巫仁移居福建上杭。宋高宗时,巫仁的后裔巫大一郎又迁居广东韶关曲江,为巫氏进入广东的始祖。传到巫罗俊的第十九裔孙巫禧,移迁广东兴宁罗岗洋塘开基,其后裔又迁移大埔、梅县、龙川、五华及广西、江西等地。明清年间,巫氏部分裔孙渡海去台湾开基立业,有些移居东南亚各国,逐渐形成了南方巫氏大家族。

 

      南宋末年,巫禧随家人由福建省永定溪南迁入广东省兴宁县罗岗镇洋塘村居住,为客家巫氏先祖(十九世孙)。建有“七星伴月形”祠堂。其后裔先后迁入广东惠州、梅县、紫金、英德、曲江,以及川、赣、桂、闽等省及东南亚等国。明清年间还有一支裔孙到台湾开基立业。

 

      巫禧之子回生五子:长子巫景发,官授湖南长沙大守;次子巫景成;三子巫景新;四子巫景茂;五子巫景松。孙曾辈或仍居原籍,或迁徙龙川、五华、梅县、平远、紫金等地,遍及东南数省。

 

      三、迁入紫金概况

      (一)巫景发世系

      1、巫景发后裔巫肇腾世系

      巫肇腾之子曰德,名伯三郎,号启新是蓝坑村、新龙村巫氏始祖,明末天启四年(1629年)举家与外祖父母由大埔县邝林村迁至惠州府永安县(今紫金)温子约客子地坪上(今瓦溪镇新龙村上),与同来好友叶运昌,定居后共建祠,“狸(川山甲)吐舌”形。二姓合约定为左叶、右,祠堂中间为界分各一半。后部分巫族再迁到附城镇蓝坑村定居(坪上祠堂今不存)。曰德生五子:巫有荣、巫有华、巫有富、巫有贵、巫有禄。

 

      1)巫有华生三子:巫尚元(青溪担水坪)、巫尚义、巫尚礼。

      长子巫尚元后裔,迁至紫金县青溪小地名担水坪,一支分居惠阳、淡水、平山、惠州,宝安、遍及广东各地。

      次子巫尚义,后裔居住在附城镇蓝坑村赤凹、蓝坑口,一支分居在瓦溪上。另一支迁到三水县、惠州市、四川省。

      三子巫尚礼,后裔分居在附城镇、蓝坑村和瓦溪镇新龙村坑尾,瓦溪镇围澳村、万年坑自然村及高车排自然村,紫城镇树下。

      曰德后裔支脉迁往广西、博罗、深圳、广州等地。

      2)巫有富:今居瓦溪镇新龙村坑尾营仔及半岗村台坑自然村

      3)巫有荣、巫有贵、巫有禄后裔分布不详。

      2、苏区巫氏

      明清年间流落今紫金苏区镇炮子圩落居,暂住苏区滩柳坑后迁南坑自然村。初在炮子圩内建有祠堂,即“巫显富祠”,为“虎”形,(今不复存在),距今237年。

 

      “英池盘点火炮打虎”这句话,在紫金苏区镇炮子家喻户晓。相传,炮子的“炮”是因巫姓分祠的建成而得名。抗战时期,巫观显、巫观龙兄俩于1927年参加工农红军光荣牺牲,巫观育为避免屠杀出走南洋,在南洋为抗战捐折合人民币陆万元支持抗战(档案今存惠州档案馆)。

 

      3、柏巫氏

      明清年间迁居紫金县临江镇大鲁村石牙头小村,后迁入柏格塘茶坑自然村,建有巫曰伦祠,为“虎”形。二,巫文一、巫文二为始祖。其后裔部分今又再迁惠州市新圩镇塘吓村落居。

 

      4、乌石、龙窝、水墩、凤安巫氏

      由巫景发房迁入。

      (二)巫景新世系

      由广东省连平县溪山茶山乡迁入瓦溪镇塘,建有廿二巫文光祠。

      (三)蓝塘镇巫氏支脉

      今居樟木,(迁入时间及世系待考)。

 

      四、祠堂、堂号、堂联、族史诗

      (一)堂号、家风

      堂号 “平阳”、“保乂”、“忠义”

      家风 “平阳世德”,“商相家声”。

      (二)祠堂、堂联

      1蓝坑巫氏宗祠(义礼祠堂

      该祠称“莲叶遮龟”形,两边各一大余坪,又一余坪似龟背形,祖屋背侧各有三座山脉像三片连叶,祖祠天井正中檐唇下,有一泉孔长期流出水来。“号三根松”,明末清初,由巫尚义、巫尚礼及其子所建。后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被特大洪水冲毁,次年重建,坐西向东。上三下三,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该祠几百年来从没有过蜘蛛网,属奇观。1994年再修时升高九寸。

 

      大门联:

      三松枝茂;义礼源长。

      上堂顶梁联:

      义种本根深,枝繁叶茂,想当年,基开柏地,业创蓝坑,善创善承,罗岗分脉,家声远。

      礼耕培养厚,大有丰年,看今日,晋盛三松,迹驻中华,俾昌俾炽、平阳世泽,水源长。

      上堂副梁联

      义种发新枝,三春景福,门迎吉昌定卜书香,传奕世;

      礼贤繁后裔,四海名扬,户枕鸡冠,当思文彩,耀千秋。

      下堂顶梁联:

      卜祝三根松,云翠千峰,物华天宝,祠宇维新,光祖德;

      基开蓝坑口,竹报三多,地灵人杰,廬门复建,茂孙枝

      2、瓦溪半岗村稔塘巫文光祠

      巫文光祠为巫景新世系巫文光,于明末清初年间乘船从连平县来紫金经商因故滞留于此,迁入瓦溪半岗后所建,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00平方米,2001年冬重修。

 

      大门联:

      宗盟永固;事业常新。

      顶梁联:

      溯源乃闽南迁粤之连平后入永安稔塘文公建祠宇,衣冠鼎盛,昭祖德

      究本应慈孝友恭善为乐奉祖明训和气致祥臻百福,簪缨继美,振家声。

      3、柏格塘虎形祠

      该祠为巫景发房,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兴宁罗岗镇后迁入紫金县临江大鲁石芽头后,再迁入柏格塘时所建,坐东向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大门联:

      一朝贤;二世相衍。

      (三)平阳之光族史诗

      平阳之光(词)

      平阳古族,泽远源长,皇旨村,功绩昭彰;

      项天立地,贤人非凡,医学始祖,巫常访;

      早著医典,医术精良,作济世,众民信仰;

      巫彭相,医术如神,黄帝敬之,巫神之称;

      同位黄帝,列车排行,夏朝黄帝,轩辕后裔;

      姓巫名乾,立郡夏县,商朝贤人,巫咸巫贤;

      父子宰相,历代罕见,巫咸聪颖,著造天文

      排行星座,发明罗盘,制作锣鼓,多才善医;

      与人治病,知人存亡,祝鸟堕,祝树树亡;

      论断如神,著称于,巫贤宰相,治国有方;

      主宰国事,天下大和,风调雨顺,民阜宁康;

      咸贤父子,功绩辉煌,威信大振,平民敬仰;

      江苏常熟,双相祠堂,山西一山,名定巫咸;

      春秋时期,群贤辈出,圣人孔子,教化三千;

      马施门生 ,高材学生,周平王时,巫钟巫针;

      汉高祖时,巫嘉贤人,黄帝驸马,都尉巫炎;

      冀山刺史,巫捷一名,东晋未年,五胡乱华;

      匈奴刘渊,得势称霸,称帝山西,国都平阳;

      唯独姓,老少遭殃,为求生存,改姓远方;

      巫暹一人,避乱迁闽,裔孙同居,三百余春;

      隋炀黄帝,若淫无耻,天下大乱,土寇蜂举

      战火纷飞,民无宁日,巫罗俊公,随父迁移;

      跋山涉水,徙步黄连,定居安民,体贴无微;

      少年殊勇,胸怀大志,奋起锄头,筑堡自卫

      注: 马施即巫马施。

     附:紫金巫氏人物简介

      紫金巫氏人物简介

      巫火荣:瓦溪围澳村人,曾任广州市钢铁厂党委书记(正处级)。

      巫彩灵:瓦溪围澳村人,曾任广州花都区第八中学党委书记(正处级)。

      巫观育:苏区炮子人,爱国侨胞,为抗日战争捐资人民币陆万元。

      巫 峰:城镇蓝坑村人,早年参加东江游击队,解放后曾任博罗县副县长。

 

返回首页   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