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茶道
◎乾贞(中国茶文化专家)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台湾大学者南怀瑾称《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学问中的学问”。它是儒家“五经”之首,是道家的根本,亦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融合对象(以易理解释佛经)。“周易文化”应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中国的茶文化亦是源远而流长,茶之道博大精深,更令不少人耗毕生精力钻研此道。

然而,谈中国茶道,一般人均把目光注视在儒释道三家与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关系上,有人甚至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应当客观地评价,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综合地融会贯通共同作用于茶文化。既然儒释(中国化的佛教)道都归根结底于《周易》,茶道是在中国本土上成长起来的文化,必然归根于“周易文化”。

以下就《周易》与茶道之间的关系从五个方面阐述。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周易》的理论基础。“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于天,俯则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天人合一,又称天人地合一,天人感应。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把人类与大自然,乃至与整个宇宙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平等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宇宙的运动,时时刻刻影响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黄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管子》认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这些都是《周易》思想的发展。《周易》揭示的是永恒的自然法则。八卦中的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震为雷,兑为泽,巽为风,既取象于宇宙,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天人合一的要义在于人与大自然的精神联系与心灵感悟, 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感性交流和精神融通, 最终达到 “思与境偕”、“情与景融”的最高境界。

中国茶道的无论是对茶器、茶具、茶叶、泉水的精选, 还是对品茶过程的讲究, 如品茶环境氛围的营造,品茶心理素质的调养, 品茶鉴赏能力的比较等, 都充分体现着 "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先是物求自然。火炉砂铫, 紫砂壶瓷杯, 均要本土本色, 茶叶茶汤均要本香本味。茶叶, 不设色, 不加香, 色求清淡, 味求纯真。本香本味, 方可亲近自然、品韵本原。其次是人求专心。专心方能致 “静”,方能与“天”沟通。 “静”是茶人的一种审美修养和体验。“归根曰静”。 心 “静”, 方可虚怀若谷、洞察分毫, 象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品茶必须是 “忙”着和“闲”着的人 “静”下心来。四德齐备而茶叶上等, 这是客体的完美, 加上主体的 “虚静”, 使得心灵格外空明, 精神不断升华净化,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人一旦能达到清明如镜的境地,则可以鉴天地之变,观万物之化。茶使人心静,茶使人智灵,品茶人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通玄会, 可通达 “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达到“神明凌霄汉, 思想驰古今”自由世界。所以,品茶论易,谈天说地,说古论今,交朋结友,一切的人事活动和心灵感悟都可以借助茶来表达。

阴阳合璧

庄子云:“易以道阴阳。”周易思想可以归约为“阴阳”阳问题。老子继承了周易思想,直截了当地说:“一阴一阳谓之道。”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以“阴阳”法则,对宇宙中的事物进行无限两分。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其系统的完整与完美,被科学家称之为“二进制”的始祖,人类遗传密码的组合排列也与《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布局完全吻合。可以说,阴阳合璧是对宇宙规律最简单、最精确、最科学的揭示,并可以此推衍到人事物理。

阴阳合璧的具体表现:
阴平阳秘,负阴抱阳,阴阳互生,阴阳互根,阴阳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宇宙中万事万物和谐地统一在“阴阳”之中。

茶道之核心,不外乎阴阳二物,一为茶叶,一为水。茶性本阴寒,从火中炼出,转成阳刚之体;水性为弱,乃阴沉之物。阴阳相和,茶道乃生。茶叶之种植、采摘,亦须明白阴阳之理。所谓好茶须聚天地之精华、收山川之灵气,更要纳宇宙之阴阳。

茶性阴,但阴太盛则需资阳气以相补,其中真正体现了阴阳相济之理。为何冷茶不可饮,就是因为太阴而不利人体之故。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谈到: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他还说:
“(茶)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
“必资阳和以发之”,“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

茶圣陆羽《茶经》所载茶具的形制充分反映了他对周易阴阳理念的理解。如煮茶的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三、九为阳数,六为阴数)。风炉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的铭文,取《周易》八卦中的坎(代表水)、巽(代表风炉)、离(代表火),风兴火,火煮水,阴阳相荡,阴阳相和,“故备其三卦焉。”从卦象理解,坎为水,生巽之木(炉中木炭),再生离之火,三者相生相助,协调五行,和合阴阳。

变化之道

外国人翻译《周易》,曾经把书名译成“一本关于变化的书”。我觉得,这样的意译,可以说是深得《周易》之要旨。因为,《周易》讲述宇宙中“不易、变易、简易”之道,把世界看成一个“动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任何事物只有顺天而动,应时而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周易·系辞》中说:“一阖一辟备用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阴阳消长,阴阳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木如瓜芦,叶如卮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采得蒸焙封干,有千类万状也。”

古人深知茶道之变化,因为茶性最容易改变。茶叶也最容易吻受异味,如果包装不当,周围的气味很容易被茶叶吸收而导致茶叶窜味。

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
茶道,讲求洗茶、泡茶、闻香、啜饮各个程序,不得矫情。
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得化不开来。
茶可以为饮,为食,为药;
茶可以为听,为赏,为悟;
茶可以为诗,为画,为书。

中国茶道从远古的《周易》中承传了变易之道,种植有变化,采收有变化,制作有变化,品味有变化。茶道以一种奇特的形式流传世界,年年在变,月月在变,日日在变,变出博大,变出雄伟,变出壮观,变出精微。

包容万象

林则徐有一幅楹联这样写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以这幅联赞美伟大的《周易》是非常贴切的。

《易传·系辞》说: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我们常以“易道广大”四个字来概括《周易》。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本着《周易》的源头,中国人发明了易医(中医),发明了易历(农历),发明了易测(梅花易数、子平术、紫徽斗数)。《周易》对天文学、地理学、军事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贡献不胜枚举。在《周易》这杆大旗下,产生了诸子百家,产生了儒释道,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易道广大”,在于它的包容万象,在于它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国茶道,自神农尝百草以来,秉承《周易》包容万象的博大胸襟,与医药融合,与饮食融合,与儒释道融合,与诗书画融合,从一片小小的树叶变为神圣之物。没有包容万象,便没有繁荣昌盛的中国茶道。如今,中国茶道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接纳,又包容了世界。

现代茶艺经营者,在茶道与其它行业的融合之中寻找出许许多的融合点,也创造出无数新“卖点”。在这方面,台湾茶界的同仁做得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生生不息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之谓易。

前面所述的“阴阳合璧”,其实质可以概括为“生命的结构”。《周易》的创始人最初的本义就是要进行生命的维持与提升。

我认为,《周易》是最贴近生活的科学,它融合各种学科,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之所以能贴近生活,还在于它对生命的崇拜,对“生”呵护。道家从《周易中》继承了“生”的追求,重视养生,重视对生命的爱惜。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无为即有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思想,并不是消极弃世,而是强调自身能量的保护和节约,是一种“无本万利”或是“少付出多收入”的投资理念。所以,道家不仅不消极,反而是一种力求掌握宇宙之“道”的积极入世观。

中国茶道的精神,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表述,均是异曲同工。台湾陸羽茶藝中心提出的 “美律、健康、養性、明倫”很有特色,与《周易》的“生生”理念一脉相承:
所谓“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器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且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合于秩序,治茶时必须从容中矩,连而贯之,充分显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气氛。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论茶德。
所谓“健康”,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家庭式开始,拜茶饮茶,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乃至全人类健康,就达到了“修、齐、治、平”的“生生”目的。
所谓“养性”,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源,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
所谓“明伦”,就是把茶之功用推广为敦睦人际关系的津梁。古人的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宜、君敬、臣忠)可以作为一种借鉴,现代人的“人本主义”更可以充分表达。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中,收录了有关茶的药方计17个,涉及内、外、儿、妇各科。民间便方中利用茶作为药用者更不胜枚举。茶道对人类生命的呵护,生生不息;人类对茶道的顶礼,也就代代相传。

祝愿中国茶道有周易思想发祥,有中华族精神的鼓舞,一定不断弘扬,香飘世界。

返回首页 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