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心堂

道、释、儒三圣诞辰祭拜仪式

 

農曆二月十五日

太上君萬壽

 

老子即老聃,又名李耳,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以東)人,生於周幽王十年(道藏的《猶龍傳》則記載老子降世于商朝武丁庚辰年),據說生下來就白髮,故號老子,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教創始者。據《史記》所載,老子曾當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後來看見周朝衰敗,即辭官歸隱。據說老子晚年騎青牛西遊要過函谷關,守關的尹喜原來是位修道人,精通天文星宿的學問,知道他要退隱的事後,就懇請老子寫部書留給人們。於是老子就揮筆寫了五千字,這五千字的著作就是《老子》,也稱《道德經》。

太上老君所作的經典有十二部,《西升經》、《化胡經》、《道德經》等,而以《道德經》最為世人所知聞。《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上下兩卷。老子在書中認為宇宙事物有一個共同的本源,他把它稱為[][注一][]。在先秦諸子中,老子是第一個有系統論述宇宙起源的人,他把[]視為宇宙本體,這種把[]做為宇宙本源稱謂的說法,為後人所沿用,成為我國古代哲學上重要典範。老子的才華獨步當時,就連孔夫子也向老子問過禮。他的學說在戰國後期才開始傳播,而莊子是最能發揮老子之學說。東漢以後,隨著佛教的傳入,一些方士在外來宗教的影響下,把老子學說中的思想材料和原有的巫教揉合起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新的宗教——道教。

數年前根據美國學術團體集會,共同推舉老子為世界上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稍後統計世界上最多數量的出版物,排名第一為《聖經》;第二位居然是《道德經》。目前英譯本的《道德經》將近有四十多種版本,德譯本也有十多種,這應該是炎黃子孫,特別是道教徒最感欣慰的事了。

東漢末的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入教者要繳五斗米而著稱),自稱是出於太上老君口授,因此老子就名正言順成為道教的始祖,而張道陵則被奉為大宗。老子被奉為道教的開山始祖後,有了[老君][太上老君][玄元皇帝]等名號,原為道教的最高神,但六朝以後,降為第三位,在他之上有上清元始天尊和玉清皇上帝,此三位神祗合稱道教的[三清]

唐高宗幹封元年賜封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並以《道德經》為上經命令王公諸侯都要習誦,甚至規定為考試士人的內容。唐明皇李隆基在天寶十三年加封老君為[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同時今天下州縣普建玄元皇帝廟。

主祀太上老君的廟宇大多座落在山明水秀、環境清幽的地方,這大概和老子清淨無為的思想有關吧。

如何祭拜太上老君

祭拜對象:太上老君

祭拜地點:供奉此神的廟宇

祭拜時辰:選一吉時

    品:半生熟的五牲(或全素) 五齊(金針、木耳、冬粉、香菇、筍乾各一碗) 果品(應時水果數種,但忌用芭樂、蕃茄、李子、釋迦做供品) 菜碗 清茶三小杯 酒五小杯  紮紅紙的面線  紅龜果  圓形粿  發粿  紅圓三碗。

◎如供品為全素則可不獻酒。

◎如供品五齊,則可不須供五牲。

◎平時祭拜則備以水果、糕點即可。

◎一般廟宇有供茶、酒,信徒可以不用準備。

祭拜程式:

1、上供

2、點燭(燈)

3、神前獻茶、酒

4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神明保佑(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宇前的天公焚香朝天祭拜)

5、敬酌第一次酒

6、擲筊以問神明之降臨

7神明既臨,敬第二次酒

8有祈禱於神明者,擲筊以請示神明(一邊擲筊一邊念欲祈求的事,並許下答謝的報酬)

9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爆竹拜供神明

10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11燃放爆竹

12第三次獻酒

13,問神明是否餐畢

14如餐畢,將酒濾於紙灰上15撤供

*爆竹燃放與否,沒有一定,可省略。

另一種較為簡便的祭拜方式為:

1上供

2點燭

3神前獻茶、酒

4焚香迎神(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5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神明6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7將酒濾於紙灰上

8撤供

[注一][]是道教的信仰核心與基礎,而進一步發揚為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列位仙班,是道教信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農曆四月初八日

釋迦佛祖萬壽浴佛節

佛教于東漢時自印度傳入中國,成為民間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者,生於二千五百多年的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處)。釋迦牟尼佛,或稱[釋迦牟尼][釋迦如來][釋迦世尊][釋迦佛祖]、民間簡稱[如來佛][佛祖]

釋迦牟尼佛生於印度一個貴族家庭,姓喬答摩,名悉達多,父親叫淨飯王,是當時迦毗羅衛國的世襲大酋長。有一天他出遊東南西北四大城門的時候,分別見到老人、病人、死人和苦行僧;也在鄉間的樹下看到蟲被鳥食,鳥被鷹啄的弱肉強食相,內心感到相當的震驚與衝擊,由此體會了人間生、老、病、死等苦痛,於是出家悟道(出家日期為二月初八,因此,此日稱為[佛出家日])。經過多年的修行與苦思,終於領悟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空”的哲理,最後修成正果,開始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教活動,啟發世人心智。

釋迦傳教的對象,包括當時社會各個階層,很多王族和富豪都給予他很大的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後來信徒日益眾多,就取代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建立了龐大的佛教僧團,度化了無數的出家與在家弟子,使他們找到人生永恆的依歸。他所傳達的佛教思想文化,經世代相傳,早已蔚成東方文化的一大主流,且為世界史留下豐富精湛的文化寶藏。

釋迦在傳教初期雲遊四方,居無定所,後來為了適應雨季和集會,於是建立了寺院,以後又制定了僧眾共同遵守的戒律,這就是現今寺院的起源。

釋迦在八十高齡時患了重病,最後死於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聯合邦迦夏城)外河邊一片茂密的娑羅林中。釋迦入滅後,遺體火化,佛舍利(遺骨)分給了各國的使者,被視為聖物,並建塔供奉。

相傳釋迦牟尼誕生時就會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唯我獨尊的[],並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頭頂上天,腳踏實地,尊重自己靈性的開示,掌握自己命運的鎖鑰。正當佛祖講話時,突然天雨花香、九龍吐水,因此在這天有些寺廟的僧侶會用甘草做成浴佛水,也稱[香湯],仿效這種情景為釋迦像沐浴,因此稱作[洗佛節](國語稱[浴佛節])。浴佛的儀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淨地舉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寺廟前置一小浴亭,亭內供釋迦小像,旁貯浴佛水, 佛水是藥草煮煉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勻水淋佛,即飲之。

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功德法會或行三小獻禮來恭祝佛陀的誕辰,而各佛教寺廟也會準備素菜素飯,招待信徒祭拜,並舉行花祭[注一]。舉行浴佛大典的佛寺,大多也會舉行放生法會,以結善緣,增進功德。臺北龍山寺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浴佛活動,使得寺廟香氣襲人。信徒並可將浴佛水或佛茶攜回家裏供家人飲用,據說可以怯邪,治百病。在台湾宗教人士積極的奔走下,台湾地区于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將國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佛祖誕辰紀念日。

浴佛除了紀念佛祖的誕生外,還有潔淨世間眾生心靈的作用。

 

如何祭拜釋迦牟尼佛?

祭拜對象:釋迦牟尼佛

祭拜地點:各佛教寺廟

祭拜時辰:中午之前

    品:素菜十二種(金針、香菇、木耳、海帶、松茸、筍乾、竽頭、麵筋、豆幹、花生、花豆、紅豆、綠豆、冬粉等任取十二種)[注二]果品(應時水果數種,但忌用芭樂,蕃茄,李子,釋迦做為供品),清茶三小杯,壽桃、面制壽麵、紅龜粿、紮紅紙的面線、鮮花、紅圓三碗

◎平時祭拜則備以水果、素餅即可。

祭拜程式:

1上供

2點燭(燈)

3神明獻茶

4焚香迎神(一或三柱香)並行三拜禮祈求平安

5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拜供佛祖(祭拜佛像或菩薩時只燒香,不燒任何金紙。道教所供奉的神明則要燒金紙)        

6撤供

[注一]傳說釋迦牟尼誕生在無憂樹花盛開的季節,因此要用鮮花做成一個花堂,來做為印度風光的象徵。

[注二]素菜是用來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彌勒佛等佛教供奉的佛,與道教不同。

 

國曆九月二十八日

孔子誕辰

孔子是春秋時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國曆推算為九月二十八日),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享年七十三歲。

孔子曾周遊列國(衛、宋、陳、蔡、楚等國)十三年,但其學養並沒有受到重用,於是返回魯國,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孔子宣導“有教無類”,不以貧富貴賤作為教授的對象,當時受教于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而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後世稱[至聖先師]。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地位日益崇高,進而由人而神,由俗而聖,成為中國的聖者。

孔子宣導以“仁”為本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行為思想有很深遠的影響,歷代都以儒學做為教育的根基,儒家也成為中國人生活的導引,可以說是三千多年來影響中國最深遠的教育家、哲學家與思想家。為了表彰孔子在文化教育上的貢獻,便在孔子的故居——山東曲阜建廟,這便是孔廟的起源。漢代時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元始元年夏五月),所以孔廟也稱“宣尼廟”;唐朝更下詔各縣設立孔廟,唐玄宗時又封孔子為[文宣王](開元二十七年),故又稱“文宣王廟”;民國三年,禮制館規定遵從最古的稱呼,一律稱“孔子廟”。

祭孔大典素來為民間祭儀中最崇聖之禮,每年舉行春秋二祭。歷代對祭孔的儀式與祭器都有官方的規範。而祭孔大典中最有意思的是會後的拔智慧毛。智慧毛是民間的俗稱,乃指祭孔太勞(牛矍)上的毛而言,民間認為文聖享用過的牛矍身上之毛,取下交給讀書人,可增添智慧,使考試順利。因此各地祭孔大典,都有許多的父母帶著孩子去拔智慧毛,由於爭奪者眾,經常造成秩序大亂。近年來,臺北的祭孔大典已禁止民眾拔智慧毛,並將太牢改為用糯米制的素牢,當然也就沒有民眾爭先恐後拔智慧毛的情形,並在典禮過後將部分素太勞分贈民眾,臺灣的台南春秋雨季的祭孔典禮,仍保有拔智慧毛的傳統。

如何祭拜孔子?

祭拜對象:孔子

祭拜地點:各地孔廟

祭拜時辰:清晨六時整

    品:五牲、果品(應時水果數種,但忌用阿芭樂、蕃茄、李子、釋迦做為供品)、茶三小杯、酒五小杯、莆邊、籩豆、全牛、全羊、全豬、菜碗等

祭拜程式:上供——鳴炮做為典禮的開始——身著禮服與祭的官民就位行釋奠之禮——跳八俏舞[注一],奏雅樂——奏迎神之樂——主祭官朗讀祭文——與祭的文官與文人學者行三跪九叩禮並演奏各種舞樂——祭典開始,敲響晉鼓——鼓聲再起——著黃袍的俏生及紫袍的樂生,以及執事依序入場——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陸序就位——正獻官就位——執事人員打開大城殿對面的儀門及臨星門——執事人扇子和徹跟在後面,分東西兩行,魚貫走出儀門和欞星門側門,在門外會合並行,改由中門轉入,經儀門中門,迎靈放入大成殿——樂聲停止,全體虔誠的行三鞠躬禮,然後進撰、上香——樂聲、歌聲並起,正獻官、分獻官分別致各殿廡獻帛——再行鞠躬之禮,同時殿旁黃衣黑冠的童生,左手持龠(短笛狀竹管)、右手持翟(雉尾)三根獻舞——三獻完畢,總代表上香,恭讀祝文——奉祀官上香,正獻官飲福受胙後,執事者撒饌、送神——正獻官隨引贊到瞭望所瞭望,祝文及所獻之帛此時火化成煙,嫋嫋上升——正獻官復位後,儀門及欞星門再度關上——正獻官、分獻官、樂生及俏生相繼退下——祭典結束。

[注一]俏舞是祭孔大典的重要儀式之一。俏舞有三十六位童生,身著黃衣黑冠,左手持短竹關的[],右手持雉尾的[](三根),隨著音樂節拍獻舞。俏舞共有九十六個動作,是模仿明朝宮廷禮樂圖譜而來。

 

返回首頁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