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预测高招
◎巫祯来
易学是时空科学。中医属于时空医学。中医在时空上的把握不同于西医的“时间医学”(生物钟理论)。它是以独特的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要素构筑起来的时空大系统,与命理、星相、风水、气功等术数相结合,在预测上凸显高招。
古代的名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对疾病的预后能准确到时刻,对生老病死的人生过程能把握于指掌之中。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十分肯定地谈到六经传变中的时空表现(如太阳病欲解时是巳午未,阳明病欲解时是申酉戌,少阳病欲解时是寅卯辰,太阴病欲解时是亥子丑,少阴病欲解时是子丑寅,厥阴病欲解时是丑寅卯。十二地支既表示时间,又表示空间。)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全面总结了中医在时间与空间的养生疗疾理论。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中有《本病论》一文,其中讲到:“假令庚辰阳年太过……,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推本年天数及太一也。”2003(干支壬午)年冬广东爆发非典型性肺炎,第二年(2004干支癸未)春夏漫延至全国,北京尤其严重,死亡数百人。肺属金,非典型性肺炎即肺瘟,也就是金疫。2000年为庚辰,2001年为辛巳。21世纪初的肺瘟,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已经预测到了,难道不惊叹中医之神奇吗?
中医认为一年中的“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一天中的日中(午时)、夜半(子时)、平旦(卯是时)、黄昏(酉时)都是阴阳交替的时间,当人体的病证到阴阳极度失调,又遇上外界气候阴阳、寒暑极度变迁的时候,即是人体阴阳离决,最可能导致死亡。
人的灾厄年有一定周期性。
一般的厄年:
1、4、7、10、13、16、19、22、25、28岁(女19、男25岁忌结婚)、30、33、36、39、42、44、49、52、55、58、61、64、67、73、76、78、81、84、87、90、92、94、97、100、103、106岁。
民间所传说的夫妻年龄相差三、六、九、十二岁不好,乃是同时碰上厄年的机率比较多。因为3、6、9、12都有公约数。如男性25、42虚岁,则女性19、33岁,均是灾厄年。夫比妻大四岁,就是所谓“三合生肖”婚配,不但避开了相冲,从不同的厄年算,4和3、9都没有公约数,只和12有公约数,无论是从那一种厄年算法,夫妻同时碰上厄年的机会都很少。
《黄帝内经灵枢》厄年:
从七岁起(或从第一次厄年起),九年为一个周期:7、16、25、34、43、52、61、70、79、92、101、110、119、128岁。
地支厄年:
以12支、星命法小限十二宫为周期:1、13、25、37、49、61、73、85、97、109岁。
现代统计体质易病变年龄:
1、3、5、7、12、33、44、59、69、75岁。
(以上均为虚岁)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政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对五运六气主岁之纪的常数编了一张六十甲子排列表,将“岁会”“天符”和“太一天符”分别标出,并根据八卦洛书九宫列出每年灾害之方位。在《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一文中说:“中执法(天符)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岁会)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太一天符)者其病暴而死。”说明天气反常,地球多灾,人多患病。天道变化,也会带来社会动荡。我把这张表与中国历史年代表对照,发现改朝换代大多在天符、岁会、太一天符之年(时前时后)。如对照清代以来的大事件(包括皇帝继位)都与此吻合。如果是灾年,灾一宫(北方帝都坎位)、灾三宫(东方震位)、灾五宫(中央土位为中原)对社会变革影响更大。
1616年(丙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成立清国(天符)。
1644年(甲申)明朝灭亡,清入关,顺治称帝(后一年乙酉为太乙天符)。
1622年(壬寅)顺治殁,康熙继位(同天符)。
1623年(癸卯)康熙殁,雍正继位(同岁会)。
1736年(丙辰)雍正殁,乾隆继位(天符)。
1796年(丙辰)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天符)。
1821年(辛巳)嘉庆殁,道光继位(灾一宫)。
1851年(辛亥)道光殁,咸丰继位,太平天国起事(灾一宫)。
1862年(壬戌)道光殁,同治继位(次年癸亥同岁会)。
1875年(乙亥)同治殁,光绪继位(灾七宫,次年丙子岁会)。
1909年(己酉)光绪殁,宣统继位(灾五宫)。
1911年(辛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灾一宫。)
1949年(己酉)中华民国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太乙天符,灾五宫)。
1963年(癸卯)春夏大旱,百年不遇(同岁会)。
1976年(丙辰)毛泽东主席逝世,华国锋接班,唐山大地震(天符)。
1979年(己未)邓小平复出(太一天符)
中医的时空预测,不仅可以预测疾病,还可以预测人事及社会事件。其中有几个连绵不断的周期尤其值得注意:
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5年)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5年)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6年)
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5年)。
中医有一个观点,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以,中医掌握高深的预测术非常重要,不仅要测疾病,还要天气,更要测人事,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