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学问的准则
——南怀瑾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能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易经》。至于孔子研究的心得报告,有几个要点:
第一,《周易》这一部书的学问法则,是宇宙万事万物一切学问的标准,“易与天地准”。不论人事、物理,一切的一切,都以此为法则。换句话说,化学的也好,物理的也好,数学的也好,无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也不管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等等,都离不开这个法则。
天地之准,是宇宙间最高的标准,最高的逻辑,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弥”,就是画一个圆圈,因为圆周形无所不包。“纶”就是在这个圆的外面,再捆上一条带子,一直一横,好像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用棉花团一个圆球,外面再用线把它缠起来,当皮球用,在地上拍,“弥纶”就是这个意思。简单地说,如果人家要问我们,你们中国的《易经》是怎么样的一门学问?答案是“弥纶天地之道”的学问。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切法则,都有在它的范围之中了。
第二,我们的祖先画八卦,创造《易经》的哲学,它是幻想来的吗?不是的,它是科学的,是经过科学实验的程序的,是“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而研究发明的。我们的老祖宗观察这个天文,不晓得经过几千万年,才累积起来成为这个心得经验。
附:南怀瑾《宇宙的大学问》——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这个中国文化《易经》所发明的“化”。后来被道家所运用。譬如“宇宙”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道书《淮南子》里边。宇是代表空间;宙是代表时间。是过分两个东西就是宇宙的代表,所以宇宙是属于时空的范围,而天地则是有形的。可见天地的观念小,宇宙的观念大。
后来佛学又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名词,可以包括了宇宙,这个名词叫做“法界”。法界包括了时空、万物以及天地间的一切。我们中国汉代的道家,在《淮南子》里边就说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易经》的学问也是包括了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天地之化”的。
......
《易经》的另一个重点,是“曲成万物而不遗”。懂得了《易经》的法则以后,能够了解宇宙万有的一切运用;这个运用的原则是“曲成”。大家注意这个“曲”字,举凡老子、孔子、儒家、道貌岸然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从《易经》文化中而来。老子的“曲则全”,就是从《易经》这个观念中来的。
为什么是曲则全呢?《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是没有直线的,通常是圆圈。圆圈这个图案代表了太极,人也是这样。
......
我们中国人学了《易经》会看相,也有人会看光。如果是红光,代表了有血腥之灾;黑气就代表有灾难来了;绿光是一种魔的境界。这就说明一切都是圆的,光也是圆的。我们研究地球的物理,到太空去转了一圈,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懂得了这个道理,便晓得《易经》为什么说“曲成万物”了。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一切是没有直线的,所谓直线就是把曲线切断,加上人为的作用,假名叫作直。
(以上摘自南怀瑾先生《易经系传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