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

国学问答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儒、释、道、诸子百家、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是属于国学范畴,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

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二、什么是《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三、为什么要弘扬国学?

整个二十世纪,是国学的空前灾难时期,因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加上国内知识界人士的全盘西化努力(配合着“打倒孔家店之类”的口号),还有反右、文革的再摧残,使国学已趋于衰亡。
在西方文化的极端疯狂发展已使人类吃尽老天报应之苦头的今天,全人类精神痛苦剧烈、人为灾难深重,在这种前提下,重振东方文化、使之产生挽救人类、避免整体灭亡的重要作用,这已成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

在今天的教育体系里,对国学的普及教育还基本上是空缺的,大学文科博士竟然不通《论语》的现象并非杜撰的笑话,这些当然是国学衰微的重要原因。

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尘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佛道两家则正好是对儒家理论空缺部分的有力补充。但是这二家人物因为智慧过高而都有厌离尘世的强烈倾向性,故对于红尘中之事往往不太关注。所以古往今来那些既要立身于红尘,又不愿老死于红尘而“终与草木同朽”的智者,往往都采用“阳儒暗佛”、“阳儒暗道”,或者说“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大隐于市。佛道二家殊途而同归,只是在理论体系、实践方法方面有所区别。道家与佛家的密宗颇相似。在明清以来,儒释道三家倾向于相互融合。道佛两家的融合在民间信仰中已很普遍,比如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在道教中为“慈航道人”;佛教的“燃灯佛”,在道教中为“燃灯道人”;佛教的“普贤菩萨”,在道教中为为“普贤真人”;道教的“关圣帝君”,在佛教中为“伽蓝普萨”等等。

释道儒三家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东方文化,好比是一顶人类知识的皇冠。

四、“国学热”说明了什么问题?

“国学热”暴露了两大问题:一是反映了我们以往教育的不当,学生接受的人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以至于到现在还有那么多读者——不仅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上了年纪的人——还要买一些解读经典的书籍而非原著来对文化经典表示佩服;二是正因为我们人文教育的缺失,所以整体的人文水平下降。一旦脱离课堂教育走上社会,在人文学习和经典教育上应该读什么书完全就找不到方向和感觉。个性化的阅读是衡量一个社会人们素质的参数。现在个性化阅读的严重退缩,说明人们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国学把“小学”与“大学”紧密结合。“小学”则不但是解读经典方面的文字修养,更在于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大功课(“大学”)密切结合,在每一代成长过程中,通过“知书识字”树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具有高昂主体性和严格自律性的自我人格。

尽管每个国家都有文字,多少也有同样机理,但是中国特有的汉字系统,是独一无二的。汉字所蕴含的极为深刻、极为多重的文化重要性一言难尽。别的不说,人们认识到汉字的模块与中国建筑及各种有形无形文化事项的关系,汉字的书写与人体和生命之气的关系等等,这涉及到对中国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和建筑景观及时尚玩物饮食起居等人生一切活动的进行和品赏。国学中“汉字”和“经典”的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对于陶冶国人性情和锤炼民族眼光,直至直接间接塑造与“西化”大异其趣的中国式服饰景观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学既不是每个国家自己有的学问,也不是简单与希腊、印度等古代大文化并列的一种重大的民族之学,而是与其余的拼音文字系统文化不一样的独到的学问。

国学在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大背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中国传统哲学(如阴阳五行)、数学和医学等对世界科学医学和实学的贡献中,已经逐渐体现出来。国学中文史哲的交融以及其中深刻的生命意蕴和心身合一的内涵,与世界正在兴起的所谓“全新心灵”(awholenewmind)有深层的契合。国学有如中华民族的“国教”,蕴含着中国特有的、对一系列人生终极问题和人性本身的看法,对于世俗化了的其他宗教及其国家都有启示作用,并且能为之提供思想资源。国学今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还可有更乐观的预期。而且,从历史上说,国学从来不是局限于我国一国之学,国学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和教学传承之学术,是跨国界的,与汉学、中国学有联系,也会如gongfu (功夫)成为个人身心修炼的文化方式一样,guoxue(国学)成为个人道德行为修养和文化学养之养成的文化方式。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生活方式浸淫各民族的当口,提倡中国民族的身心健康和操行高尚的方法方式,这正是国学的使命,其迫切性不需要咬文嚼字。其实,从孔子、老子、庄子到中国式的佛学禅宗到当代的大师,都努力把深奥的学问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也是国学的真精神。

(易心堂整理)

国字号民族品牌

国术:易经术数

国医:中医

国文:汉语

国字:汉字

国剧:京剧

国画:水墨画

国书:汉字书法

国诗:格律诗词

国花:牡丹、梅花

国琴:古琴

国石:寿山石

国纸:宣纸

国学论坛

 
 
 
 
 
 
 
 
 
 
 
 
 
 
 
 
 
 
 

汉字论坛

汉字100个常见错别字
 
 
 
 
 
 
 
 
 
 
 
 
 
 
 
 
 
 

国学教育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