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濒临灭种的边缘?
李吉明的博客 凤凰博报
发表于 2009-02-05 08:37:43
有媒体曾报道,韩国学者称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并且欲把汉字申请视为韩国文化遗产。该事件立即遭到了种种的“炮轰”与非议,中国学者也表现出了空前的愤慨。为此,一些记者对于事件的真伪展开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韩国民间历史学者朴文基2001年6月出版了一本名为《汉字是我们的文字》的书,韩国网络书店在书评中称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主张。该书现在仍可在韩国教保文库的网站上买到。这位朴先生说,“从字的发音上也可以看出,汉字分明是我们的文字”。他甚至说,汉字里还含有韩民族的历史,如“朝廷”这个词同古朝鲜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朝贡的意思是向天子所在的朝鲜进献贡物;中文“庙”字的繁体字“廟”字里面有个“朝”字,是因为各诸侯国君主们建房子,是面向朝鲜祭祀的地方.虽然这位朴先生的主张荒诞至极,但却不是孤家寡人。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说,经过他十年研究和考证,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了中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汉文化。他将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还有一个大钟语言研究所,致力于通过文化载体———语言的研究捍卫韩国的历史。所长朴大钟声称:“创造汉字的民族并不是汉族,而是我们的民族(东夷族)。如果知道了语言的根,就会发现,高句丽史就不会成为汉族的中国历史了。”但韩国官方声称,申遗事件纯属子虚无有,只是少数人的意愿罢了,并表示不会影响两国关系,让国人不必动怒......
笔者的切肤之痛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国人为什么只会在“韩国申遗”事件上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却不懂得去看看中国的汉字究竟被糟蹋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不去思考中国的汉字究竟还会存留多久的问题。如此依靠漫骂窃贼不耻来捍卫自家尊严的行为举止究竟又有多大的用途?
中国的汉字,曾经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意蕴孕育了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曾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多变的身姿风靡全球,醉到了无数的艺术大家。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已经销声多年的汉字拉丁拼音化呼声近来重新抬头,理由就是与“国际接轨”;人们重视英语的程度远过于汉语,而大量英文词汇的涌入则严重污染了汉语汉字的纯洁性和神圣性。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政府所谓的“节约型”使社会进入了无字办公的时代,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没有了汉字书写,没有了信函、书札、笔记、草稿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早晚会有一天,所有的中国人将不再会握笔写字,遑论传承书法艺术了!在网络多媒体的时代,就连学校的教师也几乎不再使用久违的黑板,投影代替了书写、代替了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现代化适应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有些学校竟然提倡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在电脑上敲打作文,难怪不少的学生已经变成了“只会说话、不会写字”的“高级动物”;年轻人还热衷于使用“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相当于thank you)等“火星文字”,这和传统的汉字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了。凡此种种,我们不得不有心忡忡:中国的汉字究竟会不会遭遇灭种的灾难?
中国汉字,气吞万象,胸怀阔大,在中国历史上,不但创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学术、文学、艺术的文化奇葩,而且吸收容纳了所有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如各少数民族文化、周边国家文化,尤其是尼泊尔、印度的佛教文化,将西域哲人的智慧,变成中国的智慧,在中国儒道文化中又加入了佛释文化,成为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儒、道、佛释互补的学术文化,这就是清朝末期以来,国人之所谓“国学”的根本。中国汉字,从秦代开始,逐渐进入了中国周边各国,如日本、朝鲜(包括韩国)、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曾以汉字为其文字,记载了本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就是汉字文化圈。时至今日,日本的文字仍然是假名夹着汉字,朝、韩、越南诸国,虽然后来另造了文字,但学者仍然难以忘怀汉字。
近十几年来,全社会都在盲目迷恋英语,竟有三亿人在学英语,而却冷落、忽视、削弱母字、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整个中小学、大学、研究生教育,以学好英语为时尚,为学英语而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远远超过汉字、汉语,许多研究生“英语六级,汉语初级”,写博士论文,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语句不通,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连五个基本的标点符号“、”“,”“;”“。”“?”都用不准,大学各学科无不设英语,而除了文科,大多不设汉语,文科亦多弱化了古汉语的学习。而网络语言中出现了许多英汉夹杂、汉拼共用,以英语字母代替汉语词语,语言粗劣、低级、无聊、庸俗,词语晦涩,语法失范,错别字之奇令人瞠目!网络语言又一次严重地损害了母语的纯洁。凡此等等,使全民及在校各级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幅度下滑,比如 2005 年高考,一句模仿造句,广东竟有 10 万考生得了零分;作文得 50 分以上者不足 7 %;古文翻译 1 万份考卷为零分。 2005 上半年,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汉语比赛,夺魁的竟是外国留学生队,作为炎黄子孙,在国内学汉字、汉语,竟比不上外国留学生,岂不尴尬?母字、母语学习教育如此下滑,连英国广播公司亦惊呼 “ 文字差错,在中国大陆比比皆是 ” , “ 中国人的中文错误百出,中国人的英文更是错误百出。 ” (见《参考消息》 2006 年 2 月 15 日 )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永不磨灭的金光灿灿的身份证。汉字为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建立了丰功伟绩。正如孟子所说:“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须知,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争取的不单单使一个韩国,而应是整个天下,而不是中国自身,汉语要像英语一样成为国际性语言,就必须做到大力发展汉字文化产业。全社会都应重视、关注、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诚如王达三先生所言:中国汉字关乎文化传承、文明特色,关乎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关乎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待汉语汉字问题。
(李吉明2009年2月5日于新乡市二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