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边塞诗人陈元光

——陈元光诗三首赏析

 

                                                              ◎巫祯来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生于唐显庆二年(西元657年)二月。少时聪颖过人,博览经史,攻读《太公韬略》。十三岁得乡荐(武举人)第一名。唐高宗总章二年(西元669年),泉州与潮州之间发生“蛮僚啸乱”,朝廷命陈政(归德将军)入闽平乱,陈政率五十八姓府兵三千六佰余人出镇绥安。陈元光随父入闽。唐高宗仪凤二年(西元677年)四月,陈政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陈元光袭职,代父领兵,封玉铃卫翊府左郎将,平息广东陈谦与“蛮僚”首领苗自成、雷万兴等一伙“寇乱”,息战火,镇南疆,使闽南一带遂而安定。陈元光被晋阶为正议大夫,诏封为岭南行军总管。

    唐睿宗景云二年(西元711年)十一月五日,“蛮寇”苗自成、雷万兴之子又于潮州聚众反抗朝廷,敌众潜达岳山。陈元光闻讯率轻骑抵御,因援兵后至,被敌将蓝奉高刀伤而阵亡,以身殉职,卒年五十五岁。漳郡黎民,闻之如丧考妣,为之哀号。葬于绥安溪大崎原(今漳浦盘陀大崎湾),后迁葬漳州。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盛世,陈元光生活在诗歌风靡的时代,以其文韬武略,很自然地会参与诗歌的创作。唐代诗歌总集《全唐诗卷》卷四十五收录有陈元光诗三首。尽管有人对这三首诗的作者是否为开漳圣王陈元光持的异议,但笔者认为从诗中的内容思想与陈元光的身份非常吻合,不可能是第二个陈元光的作品。

下面,笔者就这三首诗进行赏析,领略一番诗人陈元光的情感世界。

其一:

落成会咏

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

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

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

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

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

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

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

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

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

注释:

落成会咏:指衙署或宅居落成,朋友同僚聚会,吟咏庆贺。(下有筮宅之词,应为宅居落成的可能性更大)

泉潮:泉州和潮州

屹:屹立,耸立。

筮宅:也称卜宅,根根风水理论寻找建房之地。

龙钟地:龙钟,本作陇种,言身体衰弱状。龙钟地,即养老之地。

燕翼宫:《诗经》有“诒厥孙谋,以燕翼子”之句。燕,安之意;翼,敬之意。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子孙也。后人谓善为子孙作长远之计者曰“燕翼”。燕翼宫,意思是留给子孙继承的屋宅。

环堂巍岳秀:环绕堂前有五岳一样高耸秀丽的山峰。

带砺:亦作带厉,坚固永恒之意。《史记》:“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使黄河狭如衣带、泰山小如厉石,而封国始灭,谓决无可能之事。

轮奂:高大华美之意。

晶华:晶莹华丽的样子。

凌烟:凌,侵入;烟,云雾。唐太宗建凌烟阁,图画功臣之像于阁中。

介圭:大玉名介圭。《诗经》云:“锡尔介圭。”

昆俊歌常棣:昆俊,子孙成才(昆,指后嗣、子孙)。常棣,《诗经》篇名,传为周公所作燕兄弟之乐的诗歌。

即戎:即,就、近之意。即戎,用兵之谓。《周易》:“不利即戎。”《论语》:“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也。”

盘庚:商朝之王,迁商都于亳(黄河之南,今河南偃师县),改国号为“殷”。

陶侃:晋寻阳人,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醴:甜酒。

延:延。

吕蒙:三国时吴将,定荆州,擒关羽。

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南国之地没有孤儿出现,体现皇恩之浩荡。

赏析:

这一首诗,应当是陈元光在南方开拓疆土时写下的,第一句“泉潮天万里”和倒数第二句”“孤南国仰”透露了这一信息。可能是陈元光宅第落成或是官衙落成时写的志庆诗。全诗表达了对唐王朝统治者的歌颂,抒发了自己开拓南疆,在漳泉一带安居乐业的决心。

 

其二:

示珦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

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

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

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

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

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

注释:

示珦:皇帝赐玉。珦,xiang 玉名。

恩衔枫陛渥:枫,指朝延。汉宫殿中多植枫树,故称朝延为枫宸。陛,宫殿的台阶。渥,湿润,沾润,指承受皇帝之恩泽。

桂渊:桂海。南海多桂,故称南海为桂海。

缵:音攒,继之意。

溥:广大,普遍。

翊:崇敬

百粤:所有的南方之地。粤,岭南之地,今广东、广西境内。

诸戎:所有的少数民族。戎,古代称少数民族为戎。

坐:坐等,等待。

赏析:

在皇帝赐给美玉后,陈远光写诗明志。但这首诗与一般的感恩诗有很大的区别。关键在于它言之有物,全诗紧扣作者在岭南开拓疆土的特定时空,强调以文治武功,抒发自己“载笔”、 “持弓”、“祛灾剿虎”、“溥德”、“开士”、“劝农”等勤政爱民思想。特别是他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政策,发展农业稳定边疆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当时的时代背境,陈元光镇守南疆,仍属“地极七闽,境连百粤”,为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之地。陈元光认为:生产落后,民性凶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乃是这一镇地祸乱之根源,仅凭武力镇压是“兵革徒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况且“诛之不可胜诛,徙之则难以尽徙”,”功愈劳而效愈寡”。欲使该地长治久安,必须创立州县,主张教化治民,大兴教育,弘扬文化,施行法治,改变民风。于是,陈元光上疏朝廷,奏请在泉潮之间增设州县,取名漳州,并遣派刺史管理。时值武后亲政,唐垂拱三年(西元686年),武后下诏,准于原绥安地字段,创建漳州府,辖漳浦、怀恩二县,漳浦附州为县,任命陈元光为漳州刺史(知府)兼任漳浦县令。

陈元光率府兵将士,劈荆斩棘,开山辟道。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发展生产。重视贸易,鼓励通商。创办工业,繁荣经济。兴办学校,强化教育。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建堡屯兵,安定边陲。因而,使得北至泉州,南至潮州,西至赣州,东至南海诸岛屿,方圆数千裒,无烽火之惊,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陈元光开疆拓土,出生入死,治理漳州,鞠躬尽瘁,保护闽南社稷,传播中原文化,惠泽漳郡,造福百姓,勋绩卓着,功垂千古。终于实现了他”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的夙愿。

 

其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乔岳标仙迹,玄扃妥寿姬。

乌号非岭海,鹤仰向京师。

系牒公侯裔,悬弧将相儿。

清贞蜚简籍,规范肃门楣。

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

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忧阕情犹结,祥回禫届期。

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

许史峋嶙篆,曹侯感旧诗。

鸿濛山暝启,骏彩德昭垂。

华表瑶池冥,清漳玉树枝。

昭题盟岳渎,展墓庆重熙。

注释:

太母:祖母

乔岳:高山。释惠洪诗:“乔岳占南极。”乔岳又独指岱宗(泰山)。

玄扃:玄,黑色。扃,门。

妥:妥贴,安稳。

寿姬:长寿之妇女。

岭海:岭南之地。

系牒:族谱系脉。

悬弧:挂弓。

清贞蜚简籍:清正之名载入典籍。简,木简、书简。

规范肃门楣:家规极严,门庭肃穆,家风端正。肃,端正,肃穆。

龙守壤:神龙守卫之地。

虎司碑:猛虎看护之碑。

忧阕:前任官丁忧(母孝)所遗之阙。

祥回禫届期:禫,音弹,祭名,古时丧家除服之祭。

竹符:竹制之符。

桐杖:桐制之杖。古丧礼孝子持杖,以父丧用竹杖,母丧用桐杖。

鸿濛:又作鸿蒙,指自然之元气也。《庄子》:“云将东游,适遭鸿蒙。”

骏彩:如骏马之神彩。

华表:墓上石柱称华表。

清漳:指漳江,源出漳州平和县东大峰山。

岳渎:五岳四渎。渎,古谓四条独流入海的“江河淮济”为“四渎”。现济水并入黄河,淮河并入运河,只有长江、黄河独流入海。

熙:光明。

赏析:

这首诗是陈元光悼念祖母魏氏的。“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全诗表达了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爱国思想和对亲人的悼念之情。“忧阕情犹结,祥回禫届期。”从前任官的丁忧之所,感念到自己身在岭南无法为亲人尽孝之悲,即使能回去,也到了除服之祭了。有景有情,触景生情,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欣赏了陈元光这三首诗,我们可以给诗人陈元光下这样一个定义:书生意气,精忠报国,孝心常在。这是封建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后世的岳飞、于谦、袁崇焕等许多忠义之士都是这种典范的延续。诗人陈元光,作为一介书生,援笔从戎,以诗言志,有感而发,其诗歌作品言之有物,可以归入唐代边塞诗一类。由于汉唐以来,北方与少数民族的战事较多,我们在《全唐诗》中可以读到许多描写北疆风情的边塞诗。陈元光的南疆边塞诗,让读者品味到另一种风格。其诗雄浑隽永、朴实厚重,把将士之勇蕴化君子之风中。可以这样说:陈元光首先是一位开拓疆土的勇士,其次才是一位诗人。这样的诗人,才能姓名与诗歌、与事业永垂不朽。

对于陈元光的功勋伟绩,历代朝廷大为褒崇。唐开元年(西元712年),唐玄宗赐赠陈元光为豹韬卫镇军大将军、临漳侯,谥忠毅文惠。唐开元四年(西元716年),州治由绥安溪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朝廷为“盛德世祀之坊”以旌表,明正祀典,派地方官员,春秋二祭。规定凡地方官员行至庙前马头桥牌坊止步,文官下轿,武官下鞍,步而恭祭之。唐贞元三年(西元786年),州治迁龙溪(今漳州市),德宗皇帝加封“灵着顺应昭烈广济王”。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宋神宗追封“忠应侯”。北宋政和三年(西元1112年),宋徽宗追封“开漳主圣王”,并赐庙额”威惠庙”。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宋徽宗又赐封”忠泽公”。南宋高宗皇帝加封“英烈忠泽显佑康庇公”等。清干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年),高宗干隆皇帝八十大寿,相国蔡新入京祝寿,返乡时带回干隆皇帝勒赐皇灯一对,御书“开漳圣王、高封祀典”。蔡氏后裔每年元霄节前提新灯至庙中悬挂,此俗传沿至今。陈元光精于兵法骑射,通晓经史,满腹韬略,博学多才,着有《王钤集》、《龙湖集》行世。由于他率兵镇守南疆,开发治理闽南功勋卓着,被闽粤百姓尊崇为“开漳圣王”,崇祀他的庙宇遍及闽台及东南亚一带,仅台湾岛就有一百多座“圣王庙”,漳浦境内“圣王庙”亦有近百座,历代香火甚旺。

陈元光不仅仅是开漳圣王,还是海峡两岸共同景仰的一位英雄,更是一位载入盛唐诗史的诗人。宣传陈元光,不仅仅是对闽南文化的研究与弘扬,而且是以闽南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大举措。

 

 

2003422稿于厦门易心堂

 

前一页 至2008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