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祯来大师游云霄将军山
2008年3月2日,巫祯来大师前往云霄县城,游览闽南历史文化名山“将军山”,拜谒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陈政陵墓。同时,参观了树德岩景区,在陈元光“磨剑石”前留影。
云霄将军山
巫祯来大师在陈政墓前留影
归德将军陈政墓碑
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云霄县城西郊,源自博平岭山脉,是乌山的支脉,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高耸云天,群峦拱卫、巍然屹立,环山面海、襟带漳江。明中期建邑城于此山之东,因而此山又成为云霄城的后镇之山。每年元宵与中秋望夜的“将山挂月”,是云霄八景之一。清嘉庆版《云霄厅志·形胜·山》载述此山:“在镇城西,修竹里即其处也。脉自平和峰山而来,峭丽秀绝,如刻如绘,昂然独立如大将据帐幄然,因名将军”。据查考有关史料,早在二千余年前的西汉元鼎五年,有东越王余善部将、号“吞汉将军”名曰力驺者,视此山形如军帐,故屯兵于此。因而当时的人便称此山为“将军山”。到唐总章二年,归德将军陈政领兵戎闽,卒葬此山,使其名自此益彰。
陈政墓位于将军山东麓,依山势而建,为归德将军陈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处。建于唐仪凤二年(667),现存史迹多为南宋嘉熙四年(1240)重修后之原貌。
墓园规模恢宏,有享堂、翁仲、石兽、望柱、神道碑等仪制设置。墓体平面呈椭圆龟背形,环圹通道之外筑挡土护墙,俱以斜线纹红陶砖垒砌。坟堆长5.39米、中部宽4.93米、前宽3.95米,以各式红色花纹砖雕组成须弥座与坟圹墙。墓前下置3层平台,有一对高冠博带的文臣和仗剑怒目的武将石雕翁仲立像,通高2.26米,分侍于两侧对望而立。顺御道石阶而下,是祭祀享堂,系根据1985年出土的原建筑台基重建。堂上的内外梁架分别悬挂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题“开漳先哲”,以及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手书“开漳元勋”木匾。享堂前石马、石狮各一对,及一只石蹲羊,一对仰覆莲瓣八棱石望柱。墓园依山势仗列成行,气象威严,该墓仪制之高,显示着“开漳始祖”陈政开发漳州的重要历史地位。
享堂前石神道两件石马文武装饰各异,鞍鞯分饰腾云飞龙、翔凤逐鹿浮雕。二马均以整块花岗石雕就,基座饰以翻滚的尘烟,是宋代“甲骑具装”的典型石雕,为全国仅见的珍贵石雕文物。墓区还保存南宋嘉熙庚子春(1240年)修建记事的刻铭石柱残段,以及鱼龙形龟首状石雕文物各一件,为研究唐宋墓葬制度和石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1年3月,该陵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8月以来,云霄县政府斥资亿元兴建以陈政墓为中心,以开漳文化为主题的“将军山公园”。
陈政、陈元光父子是福建陈氏后裔引以为荣的入闽肇基始祖,其祖籍在山西河东运城一带,后移迁至河南光州固始县浮光山陈集乡。公元669年,唐左郎将陈政奉旨率87姓氏将士连军眷逾万人戍闽平“獠乱”,在漳江流域生息繁衍,族裔遍布闽、粤两省,并逐步打开通往台湾和海外的渠道。公元686年,陈元光请表于云霄设立漳州府。宋绍兴年间,御敕陈元光为“开漳圣王”。这些早期漂泊海外的中原人,便把自己称作“唐人”,把祖籍地称为“唐山”,故有“唐山过台湾”、“唐人遍天下”的史实。陈政将军满门忠烈,一家六代墓园皆在云霄。故云霄史称“开漳祖地”,将军山成为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及众多开漳后裔拜谒寻根之祖地。后来发端于云霄地区的天地会反清活动,出现了以漳州人为主,东渡台湾的移民新高潮。
巫祯来大师与树德岩黄住持(右)、吴兆俊先生(左)在陈元光磨剑石前合影
巫祯来大师咏磨剑石
将军宝剑要常磨,气贯长虹发浩歌。
石上犹存英气在,我侪励志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