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起源
------巫元彪编著

近代人類學家興起,企圖從原始文化的研究上,對人類的文明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們都把巫術(magic)的研究作為理解原始文化的主要途徑,把巫的文化當作原始文
化的主導形態,並且視之為宗教與科學最初發展的階段。
点燃人类文明火炬的远古巫文化时代,也是对最早人类精神与智慧启动、觉醒的时
代。沉睡的,朦胧生态,揉开迷惘的眼睛,忽然醒来,可想那是何等的惊喜,何等的愉悦。
自人类开始用两脚走路以来,大脑的信息不断增多,人类在原始生存的状态中,开
始审视春夏秋冬,开始审视色彩的美丽,日月的行迹,关爱的温暖,智慧的光明,学会
了对火的运用,赞美天然的赐予。思维的磨砺上升到精神审美的阶段。那份发自内心深
处的激动没有所谓文字语言可供表达。然而伟大的创举就从他们这里开始、巫文化就在
这时期诞生。
巫文化的起源还得从远古的原始人开始,在洪荒时代原始人住的是岩洞,吃的是野
果、兽肉,穿的是树皮,靠采集野果和渔猎为生。当时,人们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他
们必须随时面对各种生死挑战。风刀霜剑、飞沙走石可以威胁生命,毒蛇猛兽、凶禽恶
犬更加危害安全。更有像台风、干旱、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随时危害着他们的生命安
全,时刻需要努力,日夜都得留心;整天准备应敌,全年不断迎战,这是一个残酷的现
实,但是人们不可能坐守待毙,必需想出新办法来应付各种天敌的侵害和自然灾害的危
害,残酷自然选择推动了人类本能的进化。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规律。当时的人们在生理本能方面进化非常显著,力量大且持久,速度快而灵活,
动作协调,身心均衡的人逐渐出现、增多。在这众多的优秀人才中,有一个更为突出的
神奇人物,人们称他为“巫”,巫源于人类发出的第一声:“呜……”与“巫”和“无”
相同,人类的第一个名就从“巫”开始,一个伟大的创始人“巫”就从这时期诞生,巫
文化就从这时期出现。 其实称他为“巫”,是历史往后发展中所给的冠名,起初他只是
原始人群中的智者,头脑发达的人。巫原来是一个游牧,曾经浪尽天涯海角,走遍千山
万水,经历过各种场面的事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接触过各种类型的人物,结识
了大江南北的朋友。他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抱负心很强,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他认
为人类不能像野兽一样的活着,人应该有更多的追求,得到更多的享受,要做世界的主
人。因为人是高级的灵性动物,他不同一般的动物,他是有思维能力的,有理想的,人
能创造万物、人能主宰世界。巫的大脑里已经构思成许许多多关于人类发展的计划,和
改造世界的美好蓝图。他暗下决心,他要领导所有的原始人大干一场,干出一翻惊天动
地的大事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他要让全人类都能过上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好
日子。不再为饥寒交迫而愁、野兽袭击而怕和自然灾害而担忧。于是他带领大家一起干,
如带头捕鱼、狩猎畜牧、采集种植、架木建房等生产劳动,以及与野兽搏斗、抗洪救灾、
亲人关照,多样复杂的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等等。他见多识广、智勇双全,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办事英明而果断、处事公道,又极富有同情心,因此大家推崇他为头,在没
有文字和语言的情况下,试想要完成诸多的行为,他引导众人排解忧愁,迎战劫难和生
命的威胁,传递他们在天地之间炽热的情感,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难怪大家都拥戴他
为领袖,称他为圣人。
巫人是否神人,他那伟大的艺术天才和无穷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巫人也是一般的
原始人。只不过是头脑比一般的原始人更聪明罢。其真正的聪明和智慧是来自于在长期
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经验,积累经验,总结经验,熟能生巧、力行致知,逐渐发现
了一些相对固定而行知有效的方法。这些技法有采集方面的、狩猎方面的、种植方面的、
畜牧方面的、修造工具的、制作衣食的、疗伤治疾的、记事表意的、歌舞娱乐的、性爱
交配的等等。如:他们在狩猎时发现众人的力量要比个人的力量大,更容易对付凶猛体

大的野兽,于是他们经常邀集众人对野兽进行围攻,把所获得的猎物进行平均分配凡是
参加的人员每人一份,为了体现人的积极性,后来又实行按出力大小来分配猎物。这种
制度一直到现在还在实行。山区的山民在狩猎时第一个射中猎物的人得猎物的一只大腿,
第二个射中猎物的人得猎物的一只小腿,依次减少所得猎物的数量,剩下的猎物按参加
打猎的人每人一份。打猎是一种非常危险而又劳累的工作,于是巫人又发明一种比较巧
妙的装猎技术,就是在动物经常路过的地方挖一个深坑,上面铺上树枝和草皮进行伪装,
只要野兽经过此处就会陷入,另一种方法叫做“装碟”用藤条或绳,一头结在大树枝上,
或竹枝拉强的弓上,另一头打个活结放在地上,只要禽兽经过此地就会被套住并吊起来,
还有就是用一个笼子,里层装一只某野兽喜欢吃的东西,笼门装个机关,只要禽兽钻进
去其门自动关闭,类似上述方法很多。捕鱼也是同样,由抓鱼-----拆鱼-----吊鱼-----网鱼。
方法一个比一个先进,再到后来又由渔猎发展到养殖,由采集到种植,工具方面也由使
用木棒、石块到发现矿石,从而冶炼制造铁器如:刀、斧、锄、耙、弓、箭等,交通工
具方面:由骑马、牛、骡、驴、象、骆驼到马车,航运方面由扎木排到造船只。衣着由
穿树皮、兽皮到养蚕、种棉花,纺纱织布。居住方面由钻洞穴到架木建房。饮食方面由
吃野果、各种生吃到熟吃,相传巫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着一块石头向一只正在逃
窜的野兔击去,结果野兔没有打着,突然火焰四起,原来那块石头被击在另一块石头上,
反而把石头旁边干燥的野草被烧着了,这一烧就是一大片,几天几夜没个完,幸好天降
大雨才把大火给淋灭了。这大火一烧可把他们原先的生活习惯给改变了,草木被烧掉了,
野兽也被烧死了,他们采不到野果也打不着猎,于是,他们只好捡被烧熟了的薯类和被
烧死了的禽兽肉来吃,当他们把烧熟的薯类和禽兽肉放进嘴里一嚼时奇迹出现了,这被
火烧熟的薯类和禽兽肉其味道要比原来生吃要好上百倍,从此他们就利用击石取火的方
法,改吃熟食,这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后来他们在击石取火的原理上又发明了钻木取火。
据传说冶炼技术也是偶然发现的,原始人为了避寒冷在居住的岩洞里生火取暖,烧烤食
物,为了保暧和防止火堆熄灭,他们整天整夜给火堆加柴,整个冬天,天天如此,久而
久之,时间长了火堆下面的岩石被烧化了,融化成铁水往外流,原来这里刚好是铁矿藏
位置,融化了的铁水一碰上水就成为固体,非常坚硬,后经巫师们的精心制作,加工成
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工具和武器,
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原始人没有文字和数目知识,也没有时间观念,过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日子,他们没有姓名,后来人类不断进化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巫师
的领导之下,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有个代号,才好称呼和安排工作,人类从此有了自已的
名。另外,巫师是大家推举出来的首领,因此,他要对自已的子民负责,如:他们的生
产劳动、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工艺传授、技术革新、人身安全、抗灾自救,
还要分配劳动果实等等诸多的事情,每项他都必须过问,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说是日理
万机,这许许多多而又繁杂的事情,如果都要靠人的大脑记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事,何况
人的脑力劳动是有限的,因此,创造数字和文字是急需要解决的事,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起先他用积石和结绳来记数,这种方法如遇上贪心的人很容易作假。于是他又
根据手指和脚指的原理,用横竖结合的方法,如三横二竖组成一个正字,一个正字就是
一只手的手指数5个,这种记数方法很简便,用树枝在地上或用有颜色的小石在大石上
一横一竖的加上去,这种方法现在还在用,后来又用各种刻划和符号来代表文字,为了
把所记载的东西永久保存下来,他们就用小刀在一些兽骨、龟甲上,刻上一些图象文字,
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又称甲骨文。其后又在
陶和金属上如:尊、鼎、钟上面铸造文字成为金文,再后来把竹片串联起来在竹片上写
字,叫竹简。总之文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
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可见当时巫师们是费尽心机,才把古老的巫文化保留下来,
这是历史的遗产,巫人的功绩。
饥饿、劳累、寒冷、惊吓、疾病是原始人最常遇到的事,体质不好的人根本无法生

存,特别是疾病,在原始部落中,患了病能恢复健康的人很少,基本上是只要人得了病
就得等死,因此,平均寿命很低,新生儿死亡率极高,在这众生危难时期急需寻找能够
救死扶伤的药方,这时他们的“头”也就是“巫”,开动脑筋,他通过观察动物自已采
吃植物治伤,发明了中草药替人治病,由于巫师们的不断努力、钻心研究,大胆的尝试,
忘我地工作,因此,治好了无数的百姓,使千千万万的生灵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对人
类是一个重大发明,贡献是卓越的。不过在当时医疗技术毕竟是有限的,虽然能把一般
的疾病治好,但是对於那些重病、大病以及疑难杂症根本就无法治疗,也找不到得病的
原因,人们通常把疾病致因视为鬼魂作用,于是产生了万物皆有灵的自然观,出现了祖
先崇拜、自然万物崇拜,原始人类企图找出于己有益的沟通神灵的途径,如某一患者通
过祈祷鬼神而减轻了症状或者痊愈,于是他们崇拜祖先、敬畏天地,相信自己与神灵具
有角色转换的能力,相信通过祭祀能与天地沟通并能感天动地,故以巫师充当人鬼间的
中介人角色,寄希望于巫术行医,安抚死神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那么这种祈祷做法
就会被更多的人接受,成为初步的巫术。渐渐地巫术承担起祭祀、占卜、祈禳、祛鬼等
各项活动,自然也包括诊断(找出作祟的鬼神)、治疗(用歌舞、占卜、祭祀、祝由、咒
禁等方法来驱赶作祟的鬼神)。使当时的人相信通过他们的舞蹈和祭祀仪式可以招至神
的降临。巫师的话被认为可以代表神的意志,巫师的技能被认为是神的力量体现。可见
原始巫术中包含着医术,古代即有“巫医不分”之说,巫就是医。
原始人除了对生死的敬畏,同时还更加盛行生殖崇拜。性欲的冲动和交合的快乐是
先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内容。比如精气神的观念。巫师的极强烈性欲、超常性能力被神
化为元精充足,巫师的巨大力量、特殊生存能力被神化为元气充足,巫师的有效技法、
独特技能被神化为元神充足。反之,巫师的性能力弱被认为是元精遭受损失的后果,巫
师的力量小被认为是元气损失的后果,巫师的技法不灵、技能不强也被认为是元神损失
的后果。再比如阴阳的观念。华夏巫文化非常重视崇拜太阳(阳)和月亮(阴)。他们
观察到旭日东升,万物欲动;朗月西斜,一切思静。太阳给人温暖,月亮使人清凉。他
们最终联想到阴阳的差别与男女的不同类似。巫文化中的房室性爱之术在当时是非常重
要的,因为生存需要、本能需要。两性和合的人生体验强化和坚定了原始人类的阴阳观
念。他们把阴阳推演到宇宙、世界、社会、人生的每一个时刻,每一种事物。这种简单
而朴素的阴阳思辩,在炎黄文明的早期发挥了无所不在的奇效。
他们的社会中普遍流行生命崇拜。比如,生活耐受力强的人被认为具有神奇的魔力;
台风、干旱、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幸存者被认为具有超常的神力;狩猎、能力特别高
强者也被认为是天意的体现。
巫师们是全能的智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苍天大地传达给人类的声音,他们
是最富于原则性的大医师,最善肢体语言的舞蹈家,沟通天地的信息学家、天文学家,
带领人群与灾难博斗的大英雄,也是想象力最强的预言家及原始神话的创造者。这证实
了史学家的说法,“巫者舞也、巫者无也、巫者美也、巫者灵也、巫者医也。”
巫者,舞也。巫师是能歌善舞的全能智者,舞蹈就从这里开始。他们发出了奇异而
动人的声音,他们的躯体摆动表达了狂放动人的热情。他们的形体语言,他们的舞蹈是
何等的典型、何等的高明、又是何等的精彩。他们没有音乐,但有呼嚎;他们没有情话,
但有激悦、浪漫的舞蹈,使身体各部机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在以形体动态语言代替
文字语言交流的时期,其舞蹈动作的表现曾经达到过不可想象的高峰。巫人以歌舞驱散
邪恶,以美的创造和表现祈求上天的恩赐,感谢造物者大自然的帮助。
巫者,无也。人类发出第一声:“呜 ……”与“巫”和“无”相同,早期的巫字包
含有无(早在巫政合一的巫王时代,巫者为王和王者兼巫。那时巫和无同用,意味无穷,
表示权力无穷大、世界无穷大、人生无穷美,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咏叹。后来神权和
政权分离,成立专业巫师,巫师只掌神权和医职,巫生无字,含义各一)。无字的含义
很多而又深奥,如:表示大的有无边无际;表示多的有无穷无尽;表示珍贵的有无价

之宝;表示祝福的有万寿无疆、前途无量等;表示胜利喜悦的有无往不胜;表示命令口
气的有无论如何等等。无字看似无形胜似有形,如:战无不胜,词中既有无字又有不字,
看者不胜实为全胜。这包含了多么高深莫测的意蕴。远古人类早在自己生存现实中悟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无相生,同出而异名。有、无都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而已。
远古人类对生命的不可知,对世界的有所求。巫人的“巫”字与声乐中最初的声音“呜
……呜……”是人类发出的第一个单音,也是最自然最美的发音。它发自胸膛轻盈、圆
润,雄浑而悠长。巫人以此单音起落编织了最早的美妙音乐。音乐的妙处在于既不可见,
也摸不着,是无中生有,有中亦无。音乐中看似无形,在舞蹈中情形转化,看似无声胜
有声,这是艺术本质之所在。音乐中有春夏秋冬,会回到活的人群中间来,一切都在似
有似无,又在无中生有,总之,巫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巫人的理想是无穷的、人类的美
好未来也是无穷的,可谓“巫者无也”。
巫者,美也。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不管是大人、小孩、男人、
女人都一样。美有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自然美有:山川秀色、花草树木、歌声优
美、靓丽美女等;艺术之美有;美化环境、美观大方、动作优美、美妙动听、美味家肴
等;心灵之美有:美满婚姻、幸福美满、高尚美德、美名远扬等等。巫者三美兼优,他
的行为包括审美的表达和追求。巫人是伟大的艺术天才,他们以美的歌舞感召天地,创
造神话,亦使自己神化,将大自然之美集合于自己身上,巫人在与自然相处,汲取自然
之精气,以花卉草木、兽皮装饰自己,插花戴翎。他们没有衣服但有美丽的羽绒、艳丽
的山花,虎豹毛皮作他们奇绝的披挂。更有那高尚美德赢得广大民众的尊敬和爱戴,在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是强劲的,超越性的,战胜自我的。表现在形体与色彩上的、原
始的、自然的、清纯的、野性的、绚丽斑烂的、天真浪漫的、性感的、和谐的美。巫人
以美的创造充实自己的生活,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释放和最大享受。

巫者,灵也。人为万物之灵,然真正称得上与“灵”字结缘是在巫文化形成的时代,
即生态的人与精神态即灵魂态的人两者结合构成人的生命价值。灵字也有三种含义,灵
活、灵敏是巫人的本能,巫人用他那灵活的大脑构思成人类美好的蓝图和用他灵巧的双
手创造出各种艺术和社会财富;信息灵通是巫人的工作特点,巫人上通君王,下连百姓,
天天走村串寨从而使自己灵通,巫有神通广大之术,正因由此;神灵保佑表面看来是指
天神,而实际是医术,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类找不到得
病的原因,人们通常把疾病致因视为鬼魂作用,于是产生了万物皆有灵的自然观,他们
崇拜祖先、敬畏天地,希望神灵降临,乞求神灵的保佑,是一种虚幻的哲学观念。其实
巫师们治病靠的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中草药方,有时能够对症下药,药到病
除,老百姓认为这是灵丹妙药,称他为神医,或者说成是神灵的保佑。这些都是人类高
级灵性的表现,繁体字靈就是用巫字作字根的,说明灵来源由巫,巫者灵也。
巫者,医也。巫师一般都善于治病,不但遍尝百草,而且预测未来,防范不祥。他
们是感知能力甚强,可称早期信息分析综合的专家。他们指点迷津,祈神卜卦,消灾化
吉,不能说他们真有如此起死回生的本事,然而应当承认他们亦是远古时期最高明的心
理医生。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制造气氛,给病者以心理治疗,建立有神佑护的信心,观
赏他们的表演,亦是一场赏心悦目的享受。对表演者来说,是忘却自我的状态与放松,
一举多得的效应,一再表现远古巫人的聪明智慧。他们以艺术创造了神奇的效应,也是
宗教起源的最初缔造者,同时也给自己蒙上了神秘光环。
历史经验证明,凡是你能总结、发明、了解、掌握、拥有、善用技法的人普遍受到
大家的欢迎、爱护、依靠和尊重,也更加容易被神圣化。他们一般需要主动充当领袖,
否则也难以避免被动出任首脑。这些“酋长”、“诸侯”、“君王”的实际社会身份是巫师。
巫师集团既是部落联合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又是文明因素的创造者和积累者。很多文明
因素的创造和积累都是与巫师的活动分不开的。如文字的发明、乐舞、八卦、天文历算、
医学的起源等。尤为重要的是巫师又是礼制的始作俑者。有了巫师集团的形成便产生了
文明。
史前阶段的炎黄巫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华夏巫的某些观念深刻影响了日后
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
人类文化经历了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的发展过程,换句话说人文文化来源于巫术
文化。巫的历史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已有巫字,说明在殷商以前就已出现了,最早的巫
字是两个工字的交叉,大概是行法术时所用器物的象形;以后加上两个人在中间,是巫
用形体动作请神灵降临。《说文》中对巫的解释是“女能事无形以歌舞降神者”。那时的
巫,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他们是那时最有文化的人。在原始时代,巫的身分最高,进而
为祝,为宗,再进而为南正,为宗伯。古时没典祭扫的官,只有巫官,一切祭祖祝赞徽
兆的事都由他管理。
以巫名义出现的这个词,这个并不是中国独有,包括现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
很多民族--非洲的也好,太平洋群岛里面的一些部落也好--都有shaman,这个词本来也
就是从俄罗斯通古斯传来的。
西方人类学的经典公式“巫术-----宗教-----科学”比较恰当地概括了“西方从原始巫
术(希腊罗马之前)到宗教(起于希腊、罗马,盛于中世纪),再到科学发展(近氏西方
科学始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一般史实”;却“完全不适用”于中国古文化史;中国古代文
化的文脉历程在逻辑上应是“巫------史-----政治伦理”的建构。中西都是以巫文化为起点,
这点并无二致,但接下来就“各奔东西”了。
中国特点是政教合一,政治、伦理、宗教三结合,这个三合一实际上是来源于巫术。
鲁迅先生说:“中国本信巫”,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这一特色抓的真准。巫风在中国,六朝
以来也未曾稍减,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遍及社会各阶层,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方面,
有的已成为风俗,被他潜移默化而不自知。科学在中国最大的对手不是别的,而是巫术,
或者说巫教、巫文化。
弗雷澤說:「人類較高級的思想運動 ……大體上是由巫術發展到宗教,更進而發展
到科學的這幾個階段。」他指出,在人類思想的發展過程中,宗教思想逐步取代了巫術
思想,而作為解釋自然現象的宗教,又逐漸被科學取代。科學與巫術的共同之處,只在
於兩者都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巫術所認為的規律純粹是事物呈現於人的
頭腦,經過不正確的類比、延伸而得來的。人類未來的進步──精神、才智與物質的進
步──的希望,和科學的盛衰密切相關。中國文化精深博大,但是它的萌芽和茁壯也是
經由上述這幾個階段,逐漸奮鬥,蛻變而發展出來的。
从中国几千年错综复杂的历史看,现代意义上的 “科学” 应该说产生于近代欧洲。
但是,无可否认,科学的历史起点与人类文化的起点同出一源。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
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科学与巫术并没有明显的界域分野,并且,“巫术与科学在认
识世界的概念上是相近的,都认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规律的和肯定的,并因而是可准
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对那些深知事物起因并能接触到宇宙奥秘的人,巫术与科学
这二者似乎都为他开辟了有无限可能性的前景。于是,巫术与科学都强有力地刺激着对
于知识的追求”。巫觋是人类知识最早的总结者和掌握者,他们的职业与天象和地形有
关,而关于天象和地形的种种知识构成了人们精神世界中时间与空间的基本框架。古代
中国关于天圆地方、天道左旋、中央四方、阴阳变化、四季流转的意象,通过巫术操作
象征的暗示和仪式的神化,逐渐沉演在基础结构之中,成为各种具体知识共同的背景。
由于在“绝地天通”后巫觋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唯一使者,因此,他们的关注对象必然是
天地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人神交通的一种仪式、规则和
语言,这样的关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促成了早期中国的知识系统的形成。这些知识包括:
与“天”有关的天文历算、占星望气、式法选择、龟卜筮占、风角五音:与“地”相关
的形法:与“人”相关的占梦、招魂、弹劾、服食、房中、导引等等。显而易见,这些
知识也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地质学、医学、数学等学科的最初源头,而《周易》则是
对这些具体知识所体现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个哲学化的总结。

“易”是一种占卜活动,来源于原始宗教巫术。《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
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
无上的敬意。《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
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简易》一书,便成为中国
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
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
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
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为卜筮。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太卜”之官,依据“三易”,职掌占
卜。郑玄《周礼·春官·太卜》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也。”《管子·山权》:“易
者,所以守成败吉凶者也。”《贾子·道德说》:“易者,察人之情、德之理,与弗循而占
其吉凶。”由此《易经》被人们称为“占筮之书”。“易”作为一种占卜、占筮活动,本
身即是巫术的一种。
就《易经》的卦、爻辞而言,无论选择怎样的诠释角度,都无法否认和忽略其中明
显的占卜成份,结合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的研究成果,有理由认为:历代围
绕《周易》所展开的多层次、多向度的诠释和衍说---易学是作为华夏文明的精神起源和
内核的巫史传统的典型体现。
《山海经》也是一本巫书,《山海经》的作者是谁?成书在哪个年代?这部作品出在
哪个地域或者以哪个地区为地理背景?古今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各持已见,至今仍是待
破译的千古之谜。《山海经》的作者究竟是站在什么地理方位来纵览中国、亚洲乃至世
界的呢?换句话说,它是出自哪个地区的作品呢?对《山海经》所透露的神秘文化内涵
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感受甚深,《山海经》所载述之山川地理、怪异事象,大都出在三峡及
其周边地区,在叙述民族起源传说时,皆多言夏族而绝少涉及周、秦;有着浓厚的巫地
色彩和巫文化的神秘色彩。《山海经》很可能是出自古代三峡地区的一部巫书,是三峡
地区先民的宇宙意识的产生,为聚居在巫巴山地的巫人中之巫师们集体编纂,用作巫术
仪式的手册和传受巫术的教材。成书年代约在西周之时,初为口头相传,最后才形成文
字。《山海经》所载之神话传说,山川地理、凶禽怪兽、厅草异木,大都直接和间接与
巫术有关。考其所述的内容看似博杂而无所不包,但这一切都为了适应巫术这一社会功
能之需要。它叙述山川及各处山水的动植物产,是为了使巫者了解各山主司的神灵、祭
祀的方法、凶吉征兆,而不是撰写‘地理书’、‘博物志’;它叙述上古的片断史实,是
为了使巫者弄清诸神的起源与传承、诸神形成的各种体系,其目的决非是为记载述说历
史。在上古人类蒙昧时期,巫是人类与天神对话之媒介,人们幻想借助巫之神通去通达
天体,祈求消祸降福。唯有通晓天文、地理、历史、世间万物之人,方能胜任此职。
《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生,是能上下于天。”
‘灵’既巫,‘上下于天’是能通神灵之意,炎帝的这位孙子可能是一位大巫师,与巫
山聚居的古代巫人当有关连。另据六臣注《文选·高唐赋》引《襄阳耆旧传》载云:
“炎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炎帝不可能从遥远的陕
西姜水之滨把女儿送到长江巫峡来安葬,只能说明炎帝神农氏特别是他的后人与三峡必
定有某种渊源关系。
我们从《海内南经》有关“夏后启之曰孟涂,是司神于巴”(考此巴即巫山)之所
载述,可推想巫山在传说的夏王朝时期为巫教之中心,并同中原地区有密切交往。
笔者前面已有文字论述巫人和巫文化。根据古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学文化相验证,
学者们大都认为:被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的《山海经》,极有可能出自巫风盛行的
三峡地区,《山海经》记叙名山大川及海内外异闻传说,在汉代即为地事搏物之作,《隋
书》、《唐书》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内容涉及地理之重可以想见。精通巫术的屈原有
可能汲取了《山海经》式的原始宗教思维方式,而又走出巫风,走出神话,写出了博大

宏深、奇特不凡的《天问》。还同古代三峡地区浓厚的巫文化氛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巫师们擅长占卜学催幻术,能通天地神鬼,预言未来祸福,巫山即灵山,是巫师们
“上下于天”之地;由于祀神之需要,巫师们大都通晓天文地理。古代的巫人部族起源
于长江三峡地区,先秦时期楚署之巫郡、置之巫县、现今之巫山、巫溪、大巴山、神农
架一带山地、河谷是巫人聚居繁衍之地,也是巫文化发祥之地。在《山海经》中所载之
“巫咸国”,当也在此域中,《山海经》中多次出现的“十巫”这批著名的大巫师,当也
出自巫境巫地。这样也就可以断定:《山海经》既然是一部巫书,必为群巫所集体创作,
也必然出在巫人部族聚居之地和巫风昌盛的巫文化圈之中,而极不可能出自儒家思想占
统治地位的黄河流域,其作者极不可能是不通巫术的学者、史家。以长江三峡大峡谷及
其周边地区为中心的巫文化圈影响范围广泛,它逐渐向四周扩展、延伸;辐射鄂、蜀、
湘西、黔东南一带,云南之说可能也是辐射之所及。
巫术范围是推的很广的,旧石器时代就有,旧石器时代在洞穴壁画里那些东西就是
巫术的开始。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到后来设定神的时候那已经相当成熟的时候了。
甲骨文时代的巫,是男巫女巫的通称,后世女巫才称为巫,男巫叫觋,《说文》:“巫,祝
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庭舞形。与工同意。”巫也名工,故巫祝又称工
祝。大抵初时以女人为多,男子较少,她能以歌舞降神,预言吉凶。而瑶山良诸文化的
墓葬资料,不仅显示了男觋地位高于女巫,而且也反映了神权与军权集于一人的事实。
依据考古实践的证据可以推定,公元前的三千年中期,巫术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信仰,
专业巫师正在出现,原始宗教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而重、黎是最早的巫师,重黎的时
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巫政合一的巫王时代。自颛顼以来,巫者为王和王者兼巫,
构成巫王传统。黄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史,苗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巫。黄炎族与一部分
苗黎族混合成华族,巫史两种文化并存,互相影响。商代已突破了重、黎时代属神属民
的局限,建立起了职司相对分明的巫史官学系统,传统的以宗教为主的原始史官发生转
型,演变成官僚化的史官,巫咸世相殷室,以巫为职为民,故后世为巫职者,共尊巫咸
为祖师神巫。巫咸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即巫职专职化(官僚化)的巫官时代。
巫相又称宰相或丞相,分左巫相和右巫相二位官员,巫相为百官之长,处理日常政务,
辅佐朝政,巫相可称“天下第二人”的职务,掌握国家次高权力。巫相这一官职是中国
自有帝王始均有,如:秦始皇时有巫相李斯、汉时有巫相萧何、左巫相樊哙,汉末有巫
相曹操、三国蜀巫相蒋琬,战国齐桓公有巫相管仲、唐懿宗咸通有巫相路岩,晚唐御史
中巫裴肃,宁宗时有右巫相赵汝愚,(南宋咸淳九年) 江万里进拜左巫相兼枢密使,元朝
有巫相博罗,明代任职巫相的只有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四人,时间从洪武元
年到洪武十三年,在胡唯庸以谋反罪被诛以后而被撤消,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
丞相任所称中书省,在巫相职所任职的叫巫职,如:阿里海牙,元初以行荆湖等路
枢密院事、湖广行省右巫,元朝惠帝授以欧阳玄为翰林学士巫旨等等。
由上可见巫相之职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它巫职的地位也一直是很高的,尤
其在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都处在神的威力之下。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
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他们以天的意志的代表者自居,有权训御君主,充当着全
社会精神领袖的角色。平时,他们书史对君王言行进行记录;祭祀时他们充任主角沟通
人神;此外还掌星历,教育,医药等。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教坛,不仅奠定
了中华文化初期繁荣的基础,而且对后世史官文化的成熟和发展,对中华文化特色的形
成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的巫术已普及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故无事不卜不筮,无神不祭不祀。
不唯卜筮医舞是巫术,甚至祭祀以及祭品、用牲,亦含有巫术意味。以卜筮而论,其权
威超越商王意愿,是最终的神秘力量。而凭借巫术力量进而握有政治决策实权的巫史集
团,不仅是商代的政治精英,更是文化精英。因此,商代政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巫政合
一, 商代文化的特质可以总结为巫史文化。甲骨文和古文献等多重证据表明,商代社会

的治乱兴衰,与高级巫职人员能否在政治决策中发挥作用关系极为密切。大体而言,自
成汤以下,“殷道复兴”之时,每每是巫术兴盛、巫权强大的时期;“殷道复衰”之时,
往往是慢神无道、巫权低落时期。武丁盛世,是巫史文化若干特征的形成时期。其一,
卜用甲骨的政治技术日臻成熟;其二,契刻文字的方法被官方采用,有字卜骨卜甲流行;
其三、太史、太卜都是书契名手,显示出巫史文化的充沛活力;其四,浓厚的巫史文化
氛围,已蕴育着早期儒者的职业分化。祖甲改制,是巫史文化的一大转捩点。从祖甲
“考验太卜”到武乙“射王”、“雷神而震死”,再到帝纣“慢于鬼神”,预示着殷商后期
巫史文化的新变化。其一,在武丁盛世以前,巫权与王权结合紧密,而自祖甲改制以来,
不仅卜事减少,占卜的范围受到更多的局限,而且商王亲自占卜,有意疏离太卜、太史。
有时商王本人可直接充当巫师,商王为巫术作医时,王朝内一批巫师每每降到次要位置。
在此场合,巫师似乎成了一位向王提供参考意见的副手,听从王的使唤,显得并不重要,
与昔日那种耀武扬威,凌驾于众人之上,受千千万万人崇拜的巫师若同二人,这就是成
语“小巫见大巫”的历史来源。随着巫史对占卜技术的独占被打破,巫权与王权的冲突
逐渐显露出来,这就意味着殷商晚期政治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的思考
方式正在萌芽,意味着巫史开始走向式微。其二,商代晚期卜事的减少和占卜法的改革,
一方面表明人和神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人的能动性意识逐步得到了发挥;另方面预
示着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新的宗教价值观正在萌芽、生根。道家的“道”,儒家的
“孝”、“德”等观念,都可以在此找到其思想根源,这就意味着商代晚期意识形态领域
里发生的变化,为后来诸子百家的出现孕育着思想胚胎。其三,商代晚期巫史失宠,流
散民间,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一个前兆。原始的道家与最初的儒者,追本溯源都是
由零落式微的巫史演变而来,这似乎表明,殷商晚期以来,中国学术文化正经历着突破
“吏师合一”的王官的尝试。只是由于“武王革命”以及周公“制礼作乐”带来的社会
和文化的变革,阻截了“哲学的突破”,使得诸子百家的蜂起推迟了半个多世纪。武王
伐纣,是政治革命;周公制礼作乐,是文化革命,周代文化的空前繁盛,与史官、史职
的发达相联系,可视为具有人文精神的史官文化。
商朝人信鬼,巫风盛行,祭祀特多,歌舞降鬼神,应有许多诗篇,惜全部亡佚。史
官所记,除大量甲骨文字记载当时大事,现存《商书·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
《微子》等篇,是大体上保持原来辞句的商史遗文,尤可宝贵。依据这些文篇来看,可
以推知商朝已有相当成熟了的散文,也可以推知有相当成熟了的诗歌,与西周初年的诗
文应有同样的水平。
随着商周之际“帝”、“天”观念的变迁,以及周人改变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需要,
周公父子自任大祝,新立祝官一跃而居群巫之上,巫卜之尊,遂被祝史取而代之。但史
从巫出,巫、筮、史、事、吏、士原本相通,则是共识。
西周的官学正是以诸史官学为传统,故可谓之史统。东周以降,王官失学,巫祝卜
史,尽在诸侯。春秋晚期,随着政权的下移和社会的动荡,巫史或屈为卿大夫家史,或
降为游士。诸子之学,承此而兴,南北巫史文化各异。楚地尚巫,与尧、舜、禹时代巫
觋领袖祝融深入南国传播教化关系甚大。楚之灵保、灵修、莫敖,皆属巫官;楚国的巫
风最著,巫以楚为盛,楚人的巫文化可上溯到远古时代的楚先祝融。祝融为帝喾高辛的
“火正”,主“司天”,因功显名,故后世楚君多具有巫文化的传统。熊绎、平王、怀王
等,是“巫祝之道”的比较突出的信奉者,而著名的巫学大师则是被称为“国宝”的楚
臣观射父。《楚辞·九歌》为屈原改作原来的巫词。《九歌》起源神话反映的是氏族社会
时期人们宗教信仰和巫术仪式的真实。夏后启很可能就是一个大巫师,《九歌》最初当是
巫师祀神之乐曲,其巫文化基因是显而易见的。古今学者一直很重视对《九歌》的研究,
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者认为《九歌》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曾经历了四个阶段,即:
原始九歌(巫术九歌)-----中原九歌(经典九歌)-----楚地九歌(民间九歌)-----楚辞九
歌(屈原九歌)。屈原是《三百篇》 后推动文学到更高境界,使文学内容更加丰富的伟

大诗人。楚国传统文化是巫官文化,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九歌》就是巫
师祭神的歌曲。又巫师行术,唱禁咒辞,句尾用“些”字。民间歌唱,句尾带兮(音同
侯字)字。屈原作《离骚》、《九歌》,弟子宋玉作《招魂》,都是用楚国方音,修改民间
流行的曲调,变成新创造。《吕氏春秋·侈乐篇》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可知楚辞
是巫官文化的最高表现。其特点在于想象力非常丰富,为史官文化的《诗》三百篇所不
能及。战国时期北方史官文化、南方巫官文化都达到成熟期,屈原创楚辞作为媒介,在
文学上使两种文化合流,到西汉时期,楚辞成为全国性的文学,辞赋文学灿烂地发展起
来。屈原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三个阶段,即巫觋官司学传统的终结时代。巫史官学源
流,上溯巫咸、重黎;而下终屈原、史迁。
现代西方科学和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而基督教
又来源于巫术宗教,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仅西方,东方的中国也是如此,中国古代科学
和道、儒二家哲学皆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巫史文化,佛教之哲学源于巫术宗教更不必说
了,关于道教来源于古代宗教及巫术的结论,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曾言:“我常疑心这
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
教,或更具体点讲,是一种巫教。正因为道教在继承古代巫风巫术的基础上而加以教化,
后来出现的道经不可避免地大量渗入了古代巫术和祭礼的成分。因此,原始宗教文化与
巫术,是道经神学的来源之一,原始宗教的巫史文化包罗在道学之中,而中国的古代科
学一直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据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考察,中国科学就
是从道学中孕育出来的。儒家的礼乐,本来是巫史祭天祀祖时的宗教仪式,这也是有史
可考的。从旧石器时代起到后来所谓原始宗教,那统统都是巫,不是原始宗教。
儒家信奉的是一种理性色彩很浓厚的政治哲学,而以算命、风水等形式在社会中表
现出来的卜筮则近乎迷信,二者似乎很难有何关联。事实上,卜筮从能被文字表达开始,
便与儒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占卜原系古代礼制的组成部分,而早期儒家的职业便是相礼,
因而卜筮的思维方式给儒家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不仅使儒家染上一些神秘的宗教色
彩,而且卜筮及其机理还成为后来儒、道、佛三家合一的纽带。而儒家则对卜筮所循的
思维模式予以理论上的阐释,从而使其有了理性的表象。从思维模式来讲,是卜筮之道
为体,儒学为用;而作为政治意识工具来说,则是儒学为体,卜筮为用。这种双重体用
关系正反相辅,合成了有特色的华夏文化。
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正确地说是一种巫史文化。礼的思
想,最初也是产生于对祖先、天地、鬼神的祭祀。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对混沌的古文化
凿开了七窍,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突破。
中国文化特点是从巫的这种活动中首先是把它外在理性化,然后变为内在理性化。
都是巫术理性化的成果:外在成果是周公制礼作乐,使礼仪制度不仅指祭天那一部分,
包括人世部分,包括人伦那一部分具有神圣性;从内在方面就是使人的情感状态--孔子
的仁,后来中庸讲的诚,具有那种神圣性,即超出这个世界的那种意义、价值。中国外
在礼仪秩序的神圣性和内在情感的神圣性,超乎这个世界,是哪来的?实用理性也好,
乐感文化也好,一个世界也好,哪来的?都来自巫。不管周公外在的礼仪也好,孔子内
在的仁德也好,它的这些特征哪来的?只能属于巫,你说是放大的也好,特点就是把它
理性化了,中国就是实用理性,这也就是实用理性的来源,来自巫。巫的现象,巫的行
为,它是在万物有灵与互渗透律这些原始思维观念中发生的,巫术思维是古代中国人的
文化共识、巫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真正起源。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正确对
待传统文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里,有两种错误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是采取虚无主义或取消
主义的态度,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它们统统归之为“封建、迷
信、落后”,乃至“反动”的范畴,甚至把近代中国的贫弱、目前中国存在的困难统统

归咎于传统文化。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肯定,并且不允许人们对之有任何怀疑与批
判,否则就是贬低中华文化,数典忘祖,崇洋媚外。
这两种表面上极端对立的态度,其后果则是一样的,即:断送我国的传统文化,影
响我国的发展步伐,导致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在目前的国情下,后面这种态度更为有
害,更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前一种态度以赤裸裸地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形式亮相,
容易为人们识破,一出笼就自然而然地遭到人们的反对。后一种态度却打着爱国、爱祖
先,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人们不容易识别其荒谬之处和危害性。其实,贩卖这一观点
的人,绝大多数并非爱国和爱传统之人,而是别有用心的。这就尤其有提高警惕的必要。
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人类的发展史和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
程,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这是不可争辩的客观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如何博大精
深,总是历史遗产,不可能已达顶峰而不被超越。把传统文化吹捧为至高无上的人,正
是在这一点上犯下根本性的错误。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论、原则、 提
法都不允许改变;后世的一切发明发现,都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预测和导向。他们
把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拔高到离奇的程度,如把 《周易》、《河图》、《洛书》等一些古典
文献或传说捧为至高无上的经典。又如,对于出土的古代陶器、瓷器、纺织品,以当时
的生产水平来衡量,我们确为其精美而赞叹,但不能说成“绝伦”。今天的人们正在纳
米的量级上开发产品,古代产品怎能称为“绝伦”呢?就是纳米产品也不是“绝伦”的。
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任何事物总有局限、不足和未定的因素,何况是数百数千
年前的文化遗产。我们在肯定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时,不能不承认其中有许多封建、
迷信和错误的内容,这不足为怪,也不足为讳,更无损于传统文化之伟大,相反,否认
这些缺点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了。把传统文化封闭起来,无限拔高,拒绝批判与扬弃,拒
绝吸收现代科技成就来改进,最后一定是断送传统文化。
总之,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
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
础上,吸收一切有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这才是真
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正确做法。
巫是原始的文明,是一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最早源头,其中包括后来日益发展
成熟的武术、体操、诗歌、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建筑、医药、天文、地理、
语言、文字、数学、化学等。许多现代社会现象都可以在巫中找到古老的模糊的踪迹,
比如占卜、星相、风水、跳神。巫师是特定技法的拥有者,可以运用、表演和传授一些
独特的技艺。他们是当时社会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
巫术的产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巫是主动的群体的社会的知行实践。巫的出现表明
人类开始自觉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是任何其他动物不曾有过的创举。虽然巫文化中充满
蒙昧、野蛮、无知、臆测,但是希望的种子已经开始孕育——文明的曙光即将出现。

巫与文字的创造
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起源
巫族发展史
巫咸传奇
开疆始祖巫罗俊与客家摇篮石壁村
巫族迁徙源流
禧公和回公的传说
仙男仙女的传说
回公坟祠记
巫族历史杂谈
部分巫姓所在地
当代比较兴旺的巫姓家族介绍
开疆始祖巫罗俊
北辰宫
巫姓名人篇
为巫族办过事业的宗亲及巫姓知名人士介绍
以巫字命名的单位及山、水、地名
汀州巫氏源流
返回巫文化主页
返回首页